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網絡勒索首季增55%

時間:2016-09-30 03:16:03來源:大公網

  「機不離手」漸成香港人習慣。然而,當你享受着通訊無界限、網速無間斷的便捷時,一旦不慎,卻有墮入電腦罪犯圈套的危機。犯罪分子會勒索你,威脅取用你電話及電腦內的資料,鎖機並要求繳交贖款才可取回個人資料。

  罪犯多索取比特幣贖款

  網絡安全公司的偵測報告指出,本港由去年一月至今年四月,共錄得2714宗感染勒索軟件個案,而今年首三個月就已經有558宗,比上季的360宗大增55%;勒索金額就由2280港元急升一倍至5269港元,當中57%受害者為普通市民,其餘43%則為企業。

  今年電腦最新的加密型勒索軟件名為Locky,自二月開始肆虐,把受害者的電腦資料和網絡共享資源都加密及把副檔名改為「.Locky」。電腦一旦「中招」,內存的重要文件會數小時內被鎖上加密,聲稱用戶必須支付0.5至1個比特幣(一個比特幣大約等於5269港元)來換取解密匙才可解鎖文件,香港目前勒索金額最高是13比特幣,相當於68000多港元。電腦罪犯一般不會要求受害者用真貨幣付款,據稱因為比特幣較難追查收費者來源,亦能隨意兌換成不同國家的貨幣,變相不受地域和匯率限制。

  從事美容業的阿KA(化名),不時從網上下載電影,其電腦經常受到病毒入侵,更試過收到電郵勒索。她慶幸自己沒有付款,公司沒有太多機密資料,在發現問題後通知上司,但最後整台電腦都要「洗機」才能解決問題。

  網絡安全公司資深銷售工程師王世煜稱,以往用戶中招,往往是打開一些來歷不明的電郵,但現在則出現「釣魚郵件」,會偽裝成發票、購物支付帳單等,甚至冒認公司的直屬上司電郵和簽名,務求令受害者信以為真,跌入付款陷阱而不自知。王提醒用戶不要付款,因為即使付款,亦可能無法打開文件。最安全的方式是安裝防病毒軟件,及至少每三個月備份電腦文件。

  今年的情況是,手機出現勒索軟件個案,用戶登訪一些網站和按下手機程式的內置廣告時,會彈出偽造的手機更新畫面。用戶一般不會為意,「不小心」按下界面,成功讓罪犯將病毒植入手機,並要求限時付款解鎖,若不依從,便會將電話內資料刪除或相片公開。大部分受害者害怕,就會跟從指示。有專家稱一般被鎖定電話,用戶都能夠上網自行解鎖。但一經付款後,罪犯猶如被授權為電話加上數十倍密碼,解密便更困難,隨時要「棄機」。

  亞洲區最多日本人中招

  據分析,比起歐、美等發展國家勒索軟件猖獗,香港勒索軟件個案雖有上升,但仍然未達到嚴重程度。第一是語言問題,偽造付款條文界面以英文為主,亞洲地區的人民,許多看不懂英文字,得以逃過被勒索付款一劫。第二是付款能力問題,目前亞洲地區中招人數最多是日本人,據估計,他們辦公和日常生活經常使用手機,變相成為罪犯的搖錢樹。相反,內地自行營運一套支付寶,連外國伺服器都拒於門外,何況一個外國攻擊的勒索軟件。

  目前解決手機感染勒索軟件辦法是定期備份檔案,不要到陌生網站下載程式,因為罪犯會透過用戶下載有病毒程式作媒介,才能發動攻擊。電腦預防方面,如果電腦在開機狀態下,沒有運作任何程式,主機處理器紅燈仍然閃着,就好有可能是中毒先兆。用戶要立即關掉電源,抽出硬碟機,再以另一部高防毒電腦掃描。用戶愈快察覺並截斷電源,蒙受的損失愈小。

撰文:周峻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