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微膠珠」產品管制勢在必行

時間:2016-09-23 03:15:59來源:大公網

  生活中一些化妝、護膚產品或牙膏都會加入「微膠珠」(microbeads),聲稱能做到去角質、磨砂和清潔的效果,但這些微細的膠珠會直接流入大海危害海洋生態,海洋生物吞下後,更經食物鏈令人類「自食其果」。綠色和平早前公布一項文獻研究,指多達170種海洋生物含有「微塑膠」,以及常用於磨砂用品的「微膠珠」,當中港人常吃的烏頭和蠔等亦榜上有名,不少環保組織建議,政府應仿效美國、加拿大等地,管制含微塑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100克磨砂潔面膏含百萬粒

  每年大概有1300百萬噸塑膠廢物流入大海,大部分為塑膠樽和塑膠食物容器。隨着海流、風浪等衝撞,塑膠分解成體積比沙粒甚至塵埃更微細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這些「微塑膠」體積微小,海洋生物容易誤以為是食物或不小心攝入體內,不能消化,影響健康,甚至致死。至於「微膠珠」為「微塑膠」的一種,直徑少於1毫米,而「微膠珠」源自一些具有清潔、磨砂及去死皮功能的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如牙膏、磨沙潔面乳等。

  由於「微膠珠」體積微細,污水處理廠未能有效過濾,繼而排出大海造成污染,影響海岸附近及海洋養殖場飼養的魚類及貝殼類生物。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曾推算,一支100克磨砂潔面膏便有多達100萬粒「微膠珠」,該學系將本港水域打撈到的微膠粒與某種磨砂產品比較,發現兩者大小及顏色非常相似。綠色和平一份研究顯示,香港每年流入海洋的「微膠珠」重量相當於111架雙層巴士。

  多個地區研究立法規管

  美國《科學》期刊早前一篇報告指出,幼魚身處微細膠粒(微膠珠)高度密集的環境下,會選擇進食塑膠多於海洋浮游生物,這是首次發現有動物喜歡進食塑膠顆粒,而「微膠珠」會堵塞魚類及海鳥等生物的食道或消化系統,導致它們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同時,綠色和平翻查58份文獻發現,超過170種海洋生物體都含有微塑膠,中國沿岸的野生青口每隻平均有4.6粒「微膠珠」,其他在各地取樣的蠔、藍鰭吞拿魚、丁香魚及烏頭亦驗出含「微膠珠」,情況令人關注。

  為保護海洋生態,美國去年12月簽署法案逐步棄用小膠粒,立法規定生產商於2017年7月起禁止生產含微膠珠成分的個人護理產品,至2018年禁止銷售有關產品。加拿大亦考慮將微膠珠列為「有毒物質」,並計劃立法管制製造、進口及銷售含有微膠珠的個人護理產品。瑞典在研究中發現鱸魚魚苗攝食微膠珠後行為異常,瑞典政府已提出禁止個人護理產品使用微膠珠,並指出應於2018年禁止產品使用微膠珠。歐洲多個國家及台灣亦正研究立法規管微膠珠。同時,部分美容品牌已決定棄用微型小膠粒,包括L'Oreal、Boots及馬莎等。

  作為消費者,我們亦應謹慎選擇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參閱產品標籤,避免購買含有Nylon-12、Nylon-6、Polyethylene(PE)、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Polymethyl Methylacrylate(PMMA)、Polypropylene(PP)成分的產品,避免於日常生活使用後,隨排水管道流走,污染海洋。同時,消費者可改用天然物料製造的材料,洗淨天然角質層,使用較天然的物質替代,例如糖、鹽、咖啡渣、杏仁碎等。你我都能停止繼續塑膠污染,為海洋生態健康出力。

撰文:劉家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