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短期內增加煤炭進口可以彌補由於供給側改革造成的國內煤炭消費缺口,從而減弱煤炭為代表的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資料圖片
隨着中美貿易磋商的反覆博弈,可以推斷,只要特朗普不對中國商品強徵懲罰性關稅,中國將從美國大量增加農產品和能源進口。鑒於近年來美國的能源供需結構變化,能源出口是美國在貿易措施中的重要訴求之一。對中國而言,亦有利為生產提供穩定供給環境,降低能源類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
一、能源出口是美國重點訴求
經過多輪磋商,中國承諾擴大自美進口以減少中美逆差作為和解方式。當前中國自美進口總額基本穩定在約年均1500億美元左右。從進口商品結構看,以生產設備為代表的機電產品,與以波音飛機為代表的交通工具佔比最高,佔總額約41%比例。此外,在高端橡膠、精細化工、醫療領域,歷年進口金額及佔比均有小幅提升趨勢。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6月率團訪華,與中國代表團重點討論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的事項,涉及商品包括原油、天然氣等能源類商品和大豆、牛肉等農產品。由於中美去年11月簽署的2500億美元大單中已經涉及農產品進口,這次貿易磋商達成的合作重點在於能源類商品進口。因而,在即將到來的中美協商中,能源領域擴大出口將是美國的重點訴求。
二、中美能源貿易空間有多大?
1、美國原油、天然氣產能自2016年以來快速增長
受益于「頁岩革命」的技術突破,美國頁岩層中相伴而生的油氣資源產量自2016年以來快速增長,並帶動出口的大幅增長。目前美國原油總產量為每日1026.4萬桶,其中16%用於出口。天然氣方面,美國天然氣去年實現總產量約7600億立方米,同比增幅10%,目前也是凈出口。在能源產能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通過增加能源天然氣出口是美國平衡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途徑。
2、中國能源進口結構有待進一步多元化
從2008年到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從49%上升至69%,進口量年均增長率達10%以上,預計2018年進口量約為每日883萬桶,進口依存度達71%。與原油相比,中國天然氣消費的增長更為驚人,2008年還略有盈余,到2017年已出現1160億立方米(48.6%)的需求缺口,自2009年以來,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年均增長率為66%。
從原油進口結構上看,俄羅斯和OPEC(油組)主要成員國是中國原油進口的主要來源,2017年其佔比分別為15%和28%。近年來中國的原油進口來源逐漸多元化,從中東地區非OPEC主要成員國、非洲、南美等第三類國家進口原油合計佔比已接近50%。
目前,中國從伊朗、阿曼、安哥拉和巴西進口的原油約佔中國原油總進口的32%,由於這些國家經濟容易受地緣政治影響,其原油生產及出口波動性較大,對中國的進口供給具有一定影響。例如,作為中國原油第三大進口國的安哥拉,受國內惡性膨脹影響,6月原油出口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原油僅佔約2%,只佔其出口總量的比例僅為10%。考慮到美油的供給潛力及穩定性,擴大自美原油進口,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原油進口多元化結構並提升原油進口的議價能力。
從天然氣進口結構上看,進口方式主要為來自中亞的管道輸送,以及來自澳洲、東南亞等國的海上運輸,兩邊各佔一半的比例。此外,由於管道建設尚未完成,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目前是「遠水難解近渴」,隨着中國天然氣需求量的持續擴大,天然氣進口也急需「開源」。
3、進口美國原油、天然氣「質優價不貴」
從全球各國原油品質上看,美國WTI、英國Brent、俄羅斯ESP○三種原油的品質最佳,均為低硫、輕質原油的代表,在功能上具有顯著替代性。在考慮運輸成本的到岸價方面,美油的單價歷年均低於Brent,由於俄油進口屬長期合同,價格調整具有滯後性,2015、2016年原油價格下跌時,其單價高於美油,而2017年原油價格回暖時又低於美油。
因此,相比英國Brent原油,美油「質優價廉」。2017年中國自美原油進口佔比為1.8%,2018一季度該比例提升至3.5%;同期自英原油進口佔比分別為2%和1%。從運輸成本來看,美油與俄油通過管道運輸的成本優勢相似,具有替代性。
事實上,英國Brent原油產量較少,替代布油並非美油的潛力所在。Brent原油作用為全球原油定價基准,地域性的俄羅斯ESPO、中東Dubai/Oman油價仍與其高度相關。從歷史的數據來看,全球各基准油種減WTI差價和美國原油邊際產量變化呈顯著正相關,未來隨着美國原油產量的不斷提升,以WTI基准的美油「性價比」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顯現。
在中國天然氣進口方面,從中亞管道輸送的土庫曼天然氣單價最低,自澳洲、馬來西亞通過海運進口的到岸單價相比管道運輸分別高出31.8%和28.9%,從中東卡塔爾進口則到岸價格要高出68.4%。近年來,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造成其單價長期處於低位,日韓進口數據顯示,從美國進口天然氣和自澳洲進口天然氣的到岸價格基本一致,以此可以推算,中國進口美氣的到岸價格比中亞管道輸送的天然氣高出30%,但低於卡塔爾(目前在進口總量中佔比11%)美國天然氣替代卡塔爾的市場份額將是時間問題。
三、后續影響
1、擴大原油、天然氣進口有利於中美貿易平衡
如果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佔比上升10個百分點,那麼每年將增加193至200億美元的進口,同時若中國的天然氣進口也有10%轉向美國,那麼每年將增加35億美元左右的進口額。兩者相加,能源進口金額大約增長230億美元。對于平衡中美貿易利差具有重要作用。
2、煉化產能擴張將抑制國內石化類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2018年,民營煉化產業擴張迅速,非國營原油的進口允許量達到1.4億噸,創歷史新高,2018年截至5月,36家地方煉油企業累計獲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總額達到9541萬噸,占去年原油總進口量的22.7%。而當前已獲批的原油進口允許量總額接近1億噸,占去年原油總進口量的22.7%(2017年全年進口量為41,957萬噸)。伴隨着美油進口增長,中國煉化產業將會進一步擴張。由於中國石化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較弱,擴張后的產能將對國內的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主石化產品市場形成競爭壓力,化工類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可能受到壓制。
3、以煤炭為代表的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減少
在短期內,增加煤炭進口可以彌補由於供給側改革造成的國內煤炭消費缺口,從而減弱煤炭為代表的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綜合來說,原油、天然氣及煤炭等能源擴大自美進口,可以為國內生產提供更為穩定的供給環境,降低能源類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