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政治與國際關係理論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最早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這個概念,指的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既有霸主,從而使戰爭變得不可避免(inevitable)。
此說法源自古希臘歷史學家、《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作者修昔底德。他認為,公元前五世紀那場戰爭的起因是雅典實力的增長以及這種增長在斯巴達所引起的恐懼(It was the rise of Athens and the fear that this instilled in Sparta that made war inevitable)。
艾利森今年出了一本新書《注定開戰——美中能逃脫修昔底德陷阱嗎?》(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引起廣泛注意。據說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H.R. McMasters)送給國安會成員每人一冊,要求他們閱讀。
按艾利森的說法:199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是美國的15%(China had about 15 percent the weight of the U.S.),到了2014年已差不多接近美國了(roughly equal with the U.S.),而到2024年將比美國大一半(will be half again larger)。中美能逃脫修昔底德陷阱嗎?
該書說,過去500年間發生過16次崛起大國威脅要取代霸主(a rising power threatens to displace a ruling power)的實例,其中12次以戰爭告終,而另四次的結果並非戰爭(the outcome was not war)。歷史教訓在前,今天美國和中國主政者無人認為開戰是「好主意」(a good idea),客觀上一系列國際問題需要兩國的合作,而兩國自己也有許多國內問題要解決。如果兩國增強相互了解避免誤判,就能避免開戰。
艾利森在美國媒體採訪時還間接駁斥「中國崩潰論」。他說,「有許多理由認為他們(中國人)會有麻煩(find themselves in trouble)。但這話五年前、15年前或20年前也都說過。我們應該相信(should count on)他們會繼續沿着〔崛起〕這一道路走下去(continuing along this path)。」
面對崛起的中國,強大如美國者尚要避免衝突尋求合作,本港「抗中反中」者真要反省了。 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