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社論摘編 | 大公報:「健康碼」可提升自願檢疫成效

時間:2020-08-20 09:52:06來源:大公網

       港媒社評今日(19日)重點關注政府即將推出的社區普及檢測計劃以及如何保就業問題。其中,《大公報》社評指出,內地成為全球最早控制疫情及重啟經濟的地方,人們日常生活大致恢復正常,秘訣在於大規模檢疫,再配合以健康碼制度。香港在這方面明顯落後,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本身檢測能力不足,市民對私隱泄露的憂慮,更因為反對派一味將抗疫政治化、妖魔化。以下是社論文章內容節選。

  《大公報》:「健康碼」可提升自願檢疫成效

  自願性社區普及檢測計劃即將啟動,參與人數多寡關乎檢疫成效高低。特區政府在解疑釋惑、鼓勵市民踴躍參與的同時,不妨考慮提供誘因,健康碼制度正是其中之一。在全球疫情沒完沒了、「與疫同行」成為新常態之下,健康碼堪稱抗疫與重啟經濟並舉的不二途徑。

  《文匯報》:就業前景極為嚴峻 盡快控疫才能治本

  本港5月至7月的失業率微跌0.1個百分點至6.1%,數據輕微改善,但這是政府落實800多億元保就業計劃帶來的「吊鹽水」效應,並不意味整體就業壓力真正緩解。本港7月份爆發第三波疫情的負面影響尚未反映,餐飲、零售、酒店、航空、旅遊等行業的就業情況還會惡化。當此時刻,政府還是要加緊綢繆新的穩就業方案,繼續支援面臨困境的打工仔;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大企業,要發揮穩就業、穩人心的積極作用。本港各界更應同心抗疫,盡快控制疫情,才能恢復內部消費,早日實現與內地、澳門重啟正常經貿往來,從根本上緩解就業險境。

  《明報》:抗疫保就業見成效 須審視財政持續性

  昨日,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月來新低、最新失業率微跌,可算是「好消息」,不過,政府、市民勿因而欣喜,情況只是並未更壞而已。本港疫情和經濟現況,基礎都十分脆弱,若未能有效控制疫情,經濟復常就無從說起。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準備新一份施政報告,期望她就防疫抗疫和重啟經濟,提出一套可行策略,使本港實現有效控制疫情和經濟重回正常軌道,不致繼續沉落下去。此外,政府也有必要審視中長期財政情況,若出現結構性赤字,須及早制訂應對策略,避免整體經濟受到衝擊。

  《星島日報》:靠「泵水」難振經濟 推健康碼莫猶豫

  政府公布最新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點一,比四至六月微跌零點一個百分點,並非因經濟好轉,而是政府保就業計劃向企業「泵水」,暫時保住職位,可憂的是,疫情仍然反覆多變,限聚措施難以放寬,但庫房沒可能無限量救市,到大量企業撐不住倒下,失業率便會大升。要突破這困局,政府必須在「嚴限」與「放水」以外,定出新的策略,既可有效控疫,又能讓行業鬆綁,其中一個方法,是借鑑內地與澳門成功經驗,以全民檢測為基礎設立廣泛使用的「健康碼」,為放寬限制與通關創造條件。政府其實已就此作了準備,卻因顧慮重重,下不定決心,然而形勢逼人,已不能再猶豫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