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环客语:香港特区政府努力做到“居者有其屋”

時間:2019-01-08 16:50:00來源:紫荆网

    下一篇:

  文/吕英杰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重要民生思想。香港不存在“耕者有其田”的问题,香港的就业率近年来不断提高,几乎到了全民就业的程度,但是香港居住之难却尽人皆知。

  香港市民的住房越来越小是新闻媒体乐此不疲的报道主题,2018年下半年一则新闻称,香港的豪宅区跑马地出现了一种“超迷你住宅”:面积只有5.6平方米却“功能齐全”,有卧室和卫生间,甚至还有厨房,但厨房只有床头柜大小,卧室床头和卫生间马桶之间仅仅隔了一块玻璃,衣柜和桌子全都采用了隐藏式设计。这种“超迷你住宅”每月租金在8000多港元以上,推出后很快就被租光了。

  一家国际机构对澳洲、加拿大、中国、英国、美国、爱尔兰、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293个大都会城市的楼价进行调查,最后形成的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显示,香港连续八年沦为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楼价高企,人均居住面积偏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最大民怨所在,是香港民生、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多次表示,满足市民对住房的需求是本届特区政府的最大挑战。特区政府通过多项政策,致力于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包括确立政府在提供房屋方面的角色、为市民建立置业阶梯、聚焦供应和善用现有房屋资源,使更多家庭买得起、供得起住房。

  不久前,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长远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进度报告。根据《长远房屋策略》“供应主导”和“灵活变通”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都须更新长远房屋需求推算,将十年房屋供应目标推前一年,这样便可以尽早作出住宅建设规划,满足市民安居的长远需求。

  特区政府的最新推算是:未来10年香港总房屋需求为44.5万套住宅。为此,特区政府把最新供应目标定为45万套住宅。这一供应目标比此前的46万减少一万套住宅。数字变化的原因在于香港住户数目净增长比此前的估算少12300个单位。

  2017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了有关香港家庭住户推算的报告。报告指出,展望未来35年,家庭住户数目的上升趋势会持续,但增长速度将会放缓。

  按45万套住宅的总供应目标,特区政府将未来10年的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调整为“七比三”,即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31.5万套,私营房屋供应目标为13.5万套。

  香港房屋资源短缺严重,要满足需求,首要面对的就是捉襟见肘的土地供应问题。特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目前的土地供应情况推算,只能兴建24.8万套住宅。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也指出,香港实际需要的新增土地远高于政府早前预计的1200公顷,因此,必须大幅增加土地供应。虽然增加土地供应符合香港整体和长远利益,但旧区重建、开发新市镇、选址填海等开拓土地的涉及各方利益,工作艰难,禁忌太多,要面对许多障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表达了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决心,她指出:特区政府将持之以恒地开拓土地,不会因经济的短期波动,或物业价格的升跌,而动摇政府觅地造地、建立土地储备的决心。同时,政府有责任为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适切居所,她将在任内增加公营房屋的比例,调拨更多土地作公营房屋发展。政府开拓的新增土地七成用于兴建公营房屋。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近日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谈到《长远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进度报告时表示,特区政府将仔细研究专责小组的各项建议及增辟土地的未来路向,下一阶段的工作是集合相关政策局及部门的力量,全力全速觅地造地。同时,由于觅地建屋需时,政府在推行长远房屋政策和措施以外,会协助和促成各项由民间主导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过渡性住屋供应,纾缓轮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环境恶劣人士的生活困难。

  相信终有一日,香港能够建设广厦千万间,广大港人不仅“乐业”更可“安居”。

  (作者为香港紫荆网执行总编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