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旅遊業新動力

時間:2025-11-01 05:01:23來源:大公报

  在「港車北上」實施近兩年半後,「粵車南下」即將成為現實,實現「雙向奔赴」。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加強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為香港旅遊及零售業注入新動力。

  「港車北上」自2023年7月1日開始,至今有逾10萬香港車主登記,北上港車逾百萬架次,佔了港珠澳大橋約4成流量。隨着「港車北上」取消配額,將有更多香港車主享受大灣區交通之便捷,這也充分體現中央及廣東省對香港及香港市民的關心支持。

  「粵車南下」進度較慢,這是香港的實際情況決定的。香港車多、人多、路窄,充電樁和停車場都不足,還要建立事故保險配套。最大障礙在於香港與內地駕駛有「左軚」與「右軚」之別,不少人擔心「粵車南下」或容易引發交通意外。然而,根據「港車北上」的經驗,只要做好相關指南和配套,這方面的問題不難解決。

  在特區政府及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粵車南下」的條件已經成熟。但饒是如此,為慎重起見,仍採取可控有序的方法。首先,將「粵車南下」分成兩部分,一是香港本月啟用「轉車停車場」,初期提供1800個車位,香港機場管理局今日起接受廣東私家車主的預約泊車申請,獲准車主在港泊車後登機,或者搭乘本港交通工具進入市區。二是符合進入香港市區條件的廣東車主,今日開始申請,12月23日正式獲准進入市區,每日限額100個。

  其次,「粵車南下」首批開放廣州、珠海、江門、中山四個城市,半年後擴大到廣東全省。有理由相信,隨着內地車主體驗、香港接待能力和社會接受程度持續提升,有關名額將會不斷擴大。

  好事多磨的「粵車南下」,其為香港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消費,會為香港機場帶來更多客流,會讓港珠澳大橋進一步物盡其用,更會提升粵港兩地人員流動的效率,這是加快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應有之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