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智庫專欄/制定創新融資框架 推動北都持續發展\葉文祺、梁躍昊、劉敬軒

時間:2025-10-01 05:02:34來源:大公报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北都發展是其中一個重點,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已召開首次會議,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以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等舉措亦陸續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進一步提速。

  作為香港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核心,北都預估造價逾2240億元,彰顯特區政府推動經濟轉型與發展創科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的決心。如此龐大規劃不僅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讓公共與私人資金調動面臨不小的壓力。能否建立一套能應對長周期與巨額資本需求的可持續融資模式,將是北都發展的成功關鍵。

  現行模式穩定性不足

  現時香港基建融資仍以債務與資本為主,但難以支撐北都發展。以債務為例,本地債券年期多數短於五年,與長遠建設周期不符;市場由銀行與機構投資者主導,散戶參與有限,二手市場亦不活躍,難以滿足龐大資金需求。在資本融資方面,現行的「鐵路+物業」模式雖足夠應付鐵路建設需求,但收入依然受地產市場波動影響,過於單一且穩定性不足。

  此外,也可透過公私營合作(PPP)模式建設北都的項目。然而,這種模式容易受資本運作及市場環境影響,融資仍困難重重。一是資本與營運支出分散管理,或會導致「建好卻養不起」的風險;二是欠缺可投資項目供私人資本參與;三是投資者信心不足,市場參與受限。

  綜上所述,為了支撐北都的長遠發展,應建立一個韌性強、可持續且能吸引私人資本的創新融資框架。基於此,筆者提出以下三個建議或有助於落實此框架。

  首先,可考慮成立北都特殊項目公司(SPV),結合政府與私人市場資金,專責融資核心基建項目。SPV可採用項目融資模式,將現金流專款專用,以償還貸款,並由私人投資者承擔債務,避免推高公共債務比率。它亦可作為項目公司,負責工程、採購及營運維護,實現全流程管理。約旦安曼阿勒婭王后國際機場是其中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該項目用了25年期BOT(建造─經營─移交)經營模式,並獲伊斯蘭開發銀行與私人投資支持下籌得逾1億美元。項目全數依靠旅客費用及商業收入償還貸款,政府毋須承擔前期資本。

  其次,可透過收入保障機制確保項目的可行性,以穩定投資者信心。具體做法包括最低收益保證,可仿效荷蘭道路收費的「可用性付款」模式,按設施的可用性、安全,以及質素向SPV定期付款。此舉既能分散風險,減少營運者受經濟波動衝擊,又可提升項目對銀行及貸款方的吸引力。更穩定的現金流亦能減輕經濟低迷時的財務壓力,並限制潛在財政風險,最終在公共與私人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建立可持續融資渠道

  最後,北都亦可充分利用國際開發銀行的專業知識與財務上的支持。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為例,其資本實力與國際信用評級能提供信用保證與融資工具,強化項目銀行可融性,吸引全球投資者。香港已有先例,如AIIB的Project Ocean計劃,便透過推動亞洲基建資產支持證券市場,吸引私人資本投入新興市場基建。未來,相關機構更可透過信用保證為長期項目末段債務還款提供保障,為北都建立可持續融資渠道。

  北部都會區是推動香港經濟增長與轉型升級的重要項目。唯有建立有效且具韌性的長期融資模式,吸引私人資本積極參與,並結合國際開發銀行的支持,北都方能穩固其作為香港未來經濟引擎的地位,推動創新與科技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實習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