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兩國總統明天在阿拉斯加就俄烏衝突舉行峰會,這也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普京總統第一次踏足美國。
雖然歐美對俄烏衝突的立場已經一致:即實現和平,歐洲應該樂見其成。畢竟俄烏衝突給歐洲造成的代價非常巨大,它們也渴望能早一天結束。但現實卻是歐洲以一套套組合拳表示強烈反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警告美國不要向莫斯科讓步,同時歐盟針鋒相對地籌備第19輪對俄制裁。隨後英、法、德、意、波蘭、芬蘭領導人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聯合聲明:「烏克蘭的和平之路不能繞過烏克蘭」、任何外交解決方案都必須保障烏克蘭及歐洲的安全利益。這還不夠,8月12日,歐盟26國領導人再發表關於烏克蘭局勢的共同聲明:強調必須維護烏克蘭和歐洲重大安全利益,公正和持久和平必須以尊重國際法為基礎,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和平之路無從談起。此外德國總理默茨、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明確表示烏克蘭不能缺席。
歐洲強烈反對「雙普會」,有如下四大因素:
第一,俄烏衝突發生在歐洲,直接影響到歐洲安全,但卻被排除在外,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這不僅令歐洲大失顏面,更是對歐洲全球地位和影響力的重大傷害。歐洲表面是為烏克蘭聲張權益,其實還是為了自己。所以卡拉斯強調,「任何美俄協議都必須包括烏克蘭和歐盟,因為這關係到烏克蘭乃至整個歐洲的安全。」
第二,被排除在談判桌之外的歐洲擔心「雙普會」變成第二個慕尼黑或者雅爾塔:要麼烏克蘭和歐洲被犧牲出賣,要麼美俄瓜分勢力範圍,要麼這兩者兼而有之。在會談前,特朗普稱,為了結束俄烏衝突,可能會「進行有利於雙方的領土交換」。彭博社也報道稱,美俄官員正努力敲定一項協議,承認俄羅斯對佔領的烏克蘭領土的控制權。
從特朗普一貫的立場和各種跡象來看,這場會談的輸家將是歐洲和烏克蘭。但歐洲三年多來已經承擔和付出的實在太多,當然是萬難接受俄美一個談判就使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打了水漂。
第三,美俄一旦達成犧牲烏克蘭的協議,歐洲將陷入極其困難的境地:接受將難以保障安全,同時喪失道義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反對則損及與美國的關係。以特朗普的性格,有太多的手段進行報復。
事實上,此前歐洲之所以在關稅問題上接受屈辱的城下之盟,原因在於中東歐國家都希望拉住特朗普,換取他支持烏克蘭,確保歐洲安全。西歐國家則不想因為報復引發的關稅戰造成兩敗俱傷和損及大西洋關係。如果歐洲在付出如此代價之後仍然換不來美國在安全上的支持,那將前功盡棄。特別是歐洲現在和俄羅斯對抗,也不願意和中國聯手,假如特朗普再基本接受俄羅斯的條件,歐洲將又不得不反對美國。這樣的話歐洲在全球將十分的孤立,外部地緣形勢將極為嚴峻。
第四,歐洲走向聯合是建立在一套規則和法律體系之上的,這既是它成功的一個原因,也是軟實力的體現,所以它也希望這個世界都能夠遵守規則。此外不再追求霸權的歐洲積極主張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對沒有「軍事牙齒」的歐洲而言,制約單邊主義的唯一手段就是規則。但是冷戰後獨享霸權的美國要保持行動自由,不願意受任何規則約束。雙方的這種對立自冷戰後就日益升級。所以美俄此次談判,也是歐美利益和理念的又一次對撞。
歐洲捍衛烏克蘭也是在捍衛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歐洲出手的目的是要讓這個峰會無法取得成果。不過就和關稅戰一樣,從長期看,歐洲的努力不會有多大成效,因為歐洲沒有制約美國的手段。今天的歐洲在安全、科技特別是數字科技、能源上都依賴美國,過去它面對強大美國時還能「打俄羅斯牌」和「打中國牌」,但現在歐洲則是兩手空空。本來歐洲是全球第二大市場,還是有實力和美國一搏,但出於種種考量,歐洲選擇了妥協,但在一向尊重強者的特朗普看歐洲就是個軟柿子。
最後談一下中國的角度。美俄是世界大國,雙邊會談的又是歐洲事務,實際上是美俄歐三方的博弈,有很大的外溢效應,也會影響到中國。
首先,美俄峰會不會影響到中俄關係。一是變化無常的特朗普並不可信。二是特朗普三年多後就得走人。人走政息在政治日益極端化的西方是自然規律。三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具有戰略性的穩定性。抗衝擊力很強。
第二,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美歐在經貿、安全、價值觀三大領域發生衝突。目前經貿階段性達成妥協,現在又來到了安全層面。相對而言,安全往往是零和博弈,難以妥協。美國如果一意孤行,歐美關係實質性惡化是大概率事件。由於此前達成的歐美關稅協定需要歐盟27國以及歐洲議會批准,假如美國滿足了俄羅斯的條件,關稅協定就會被否決。雙方的衝突將會升級。這會對中國帶來兩大利好:一是歐美衝突不僅轉移美國力量而且雙方還會相互削弱,自然符合中國利益。二是歐洲有可能重新思考對華政策。既然對美綏靖換不來任何回報,那就只能另作他想。
因此,中國也同樣是密切關注美俄峰會及其成果。目前形勢對美國並不利。俄羅斯僅到美國參加會談、打破衝突以來的孤立處境就已是贏家。但特朗普必須取得成果才能證明舉行峰會的決策是正確的。最終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