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大學問責協議」推動大學高質量發展\梅若林

時間:2025-08-01 05:01:56來源:大公报

8間資助大學日前與教資會簽訂新一份《大學問責協議》,引起各界關注。必須指出,加強大學問責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干預院校、打壓學術自由,恰恰相反,是從完善制度建設等方面入手,以更好地促進大學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為香港和國家的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新一份《大學問責協議》在本港高等教育發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配合發展策略,為香港注入發展動能。高等教育不只是一個單純「教與學」的過程,許多科研成果會確確實實地影響到社會整體的發展,更關係到國家在不同領域的實力和話語權。因此,大學的發展當然需要配合香港本身的發展策略,為香港創造發展動能;反過來說,把握住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政策紅利,培養不同時期社會所需的人才,本就是大學的重要工作和責任。《大學問責協議》就是明確香港高教的發展宗旨和方向。

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其次,問責合情合理,符合世界高校發展的大趨勢。大學絕不是「象牙塔」,而是香港社會的重要資產,背後有着納稅人的重要支持。尤其要看到,2025至2028年間,政府資助八大撥款達到681億,如此巨額的資金投入,當然有必要加強問責,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就如同任何一間上市企業一樣,保持公開、透明,接受股東問責,是理所當然的。

再次,完善問責制度,更好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大學問責協議》新增調整撥款內容,強調若大學高層同意院校出現管治重大缺失、違反法例、於收生及入學監察工作的結果未如理想等等嚴重問題,教資會或政府有權調整撥款。這不是為了妨礙院校自主或擠壓學術自由,而是針對大學出現重大管治問題的極少數情況,作出由政府和教資會負責「兜底」的保障措施,大學應有的學術自主權力由始至終都沒有改變。甚至可以說,由於加強了問責,學術自由有了更好的保障。

其四,強化院校管理,防範出現混亂和對立。在去年幾次大學校政風波中,可以看見政府身居中間協調者對解決紛爭的重要性。然而,假如日後每次再發生類似事件都再走一次繁複流程,無疑缺乏效率,更可能令問題持續惡化。因此協議列明,為符合大學或整體高等教育界下促進大學內部運作,政府及教資會保留調查及研究相關事件的權力,將政府和教資會介入化解大學管治層矛盾的現行做法制度化,更有利高效解決嚴重對立,確保大學管理層凝聚共識,齊心協力謀發展。

其五,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大學高質量發展。《大學問責協議》提出了六大策略方針,包括大學需致力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貢獻,尤其是「科教興國」、國家五年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和指引。特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了明確方向,其中切實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其實都與高等教育息息相關。

擦亮「留學香港」品牌

高等教育的本質就是要聚焦香港發展所需,為培育時代人才構建良性循環,為香港高質量發展內注入新的動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建設北部都會區,培育創新產業,深化與國際交往合作,正是提高香港治理能力、增強發展動能、改善民生問題以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地方能否開花結果,則取決於各間大學是否能抓緊時代機遇,把握政策紅利,具針對性地培養最有利香港未來發展的人才。

最後,團結各界力量,擦亮「留學香港」品牌。特區政府明確提出了以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為目標,大學要持續吸引國際優秀人才來港學習發展,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學術環境,並且要彰顯出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性,加強與內地和海外知名機構的合作,鞏固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優勢,才能令香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香港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都具備教學質量高、基礎研究強、國際聯繫廣、內地合作深等獨特優勢,新的《大學問責協議》在不同層面確保這些優勢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更為香港高教因應時代需要作出的變革提供了具體方向。如今香港高等教育無疑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黃金期」,只要各大學回歸初心,團結一致,不忘貢獻社會、貢獻國家的重要責任,必能為香港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發揮更大作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