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台灣觀察/「台獨」分子蹦得越高,越說明離死期不遠\蘇虹

時間:2025-07-25 05:02:00來源:大公报

  明天將是台灣島內所謂「大罷免」投票日,有專家綜合各方情況和既往經驗分析認為,此次投票結果將以在野黨總體過關、執政黨未能翻盤收場,多數罷免案因為門檻高和民意不足而無法成立。縱觀事件演變過程,既折射出台灣當下高度對立的政治生態,也反映出台灣民眾對目前島內政治惡鬥的厭惡。

  2024年台灣地區的選舉,雖然民進黨獲勝、賴清德當選,但民進黨只拿下立法機構113席中的51席,數量未過半,中國國民黨拿下52席,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隨後藍綠激烈對抗,柯建銘率先喊出「大罷免」口號。然而,「大罷免」的始作俑者民進黨並未如願,或沒有完全如願,原因有三:

  清除異己手段惡劣。這場罷免戰,並非單一選區的政治檢驗,而是一場由民進黨高層主導、賴清德親自上陣的「全面性政治清算行動」,其目的在於清除在野力量、重掌立法機構控制權。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江岷欽分析認為,表面上,罷免制度依循合法程序運作,實質卻已淪為民進黨清除異己、鞏固自身權力的技術性工具。

  民眾產生強烈反感情緒

  政治紛擾令人生厭。2025年原本是大選與「九合一」選舉之間的「選舉休息年」,台灣民眾本可以免除政治紛擾。台灣媒體的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對這次罷免投票缺乏興趣,甚至持反對態度,明確支持罷免行動的不到四成。許多選民對頻繁動員投票感到厭倦,認為選後一年就要求改選等於否定自己先前的選擇,產生強烈反感情緒。

  吃相難看適得其反。由於「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令賴清德寢食難安,故而迫不及待地企圖通過「大罷免」翻盤,為此更是完全不顧臉面。4月28日,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透露賴清德曾下「軍令狀」,要求針對35位國民黨民意代表的罷免案全部都要通過。4月29日,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對此緊急「澄清」稱,罷免行動是民眾團體自主,從來不是民進黨主導;4月30日,賴清德也對此予以否認。這種可笑又可悲的表現,只會讓島內民眾更加看清民進黨的真面目。

  整體而言,此次「大罷免」更大的意義在於政治表態和試探民意,而非真正改寫朝野席次版圖。在以在野黨總體過關、執政黨未能翻盤告終這個最可能出現的結果下,各政治陣營都將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台灣社會也會帶來一定衝擊。

  島內政治惡鬥將進一步加劇。此次「大罷免」大多數罷免案預計不會通過,民進黨未必能取得立法機構控制權,仍需面對「朝小野大」的局面。這意味着賴清德未來幾年推動政策時,重要法案和預算案會繼續遭到在野聯盟掣肘。同時,民進黨大張旗鼓動員罷免卻戰果寥寥將招致輿論反噬,民眾會質疑民進黨浪費社會資源、製造對立。

  需要指出的是,賴清德不斷渲染所謂「大陸威脅」,升高兩岸敵意對抗,並配合推動罷免民意代表,目的是為其連任鋪路,然而藍白不可放任由民進黨胡作非為,必定會以此次「大罷免」為契機進行反撲。總之,直接的後果是藍白與綠營政治惡鬥將會加劇,民眾之間的矛盾亦會激化,並可能導致社會更加動盪。

  國民黨兩岸立場須進一步明確。國民黨必須重新思考自身路線特別是兩岸論述。國民黨在選舉中為了爭取所謂中間選民的支持,在統一問題上採取較為模糊的立場,不敢旗幟鮮明地倡導統一。此次民進黨將國民黨民意代表描繪成所謂「親共」,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竟以不着調的說話反駁民進黨,透露出國民黨對自身路線、特別是兩岸問題的立場、態度,更反映出國民黨的政治上的軟弱和立場的搖擺,長此以往,國民黨難逃繼續萎縮的局面。

  暴露出賴清德不安與恐懼

  兩岸統一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大陸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台灣同胞對於大陸的向心力越來越強;賴清德大搞「綠色恐怖」失民心,正從正反兩個方面推動祖國統一。今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陸、海、空及火箭軍等兵力,進行「海峽雷霆-2025A」演練,空降兵演練奪島,海警常態化巡邏金門、戰機每月飛越「中線」、台軍「防空識別區」被壓縮……這種不直接開火卻步步緊迫的「非傳統戰術」,其實就是統一的前奏。而賴清德的激進「台獨」路線,正好讓大陸找到突破口。今年2月召開的2025年對台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塑造祖國必然統一大勢」,政策從「反獨」轉向「促統」。賴清德的「台獨」表演,成了統一進程的「最佳助攻」。

  賴清德早前接受島內媒體專訪時,拋出所謂「兩岸關係併購論」,荒謬的「併購論」暗藏分裂圖謀,但也透露出賴清德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台獨」分子蹦得越高,越是說明其死期將至;「台獨」分裂勢力越是倒行逆施,越會加快其覆滅。從島內民眾角度看,擺脫政治紛擾、早日過上安寧的日子,出路就在於兩岸統一。屆時,風和日麗的台灣海峽,將會成為兩岸人民共同擁有的幸福港灣。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