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銳評/反華勢力變換手法對港滲透煽動\陳 鋒

時間:2025-07-23 05:01:53來源:大公报

  近日一本美化黎智英的所謂「傳記」書籍中文版出版,香港一些的「獨立書店」以及台灣地區的網上書店都可直寄香港。事實上,這是反中亂港勢力變換滲透手段的新伎倆,所謂的「傳記」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反華輿宣戰產品,意圖通過美化黎智英,以及抹黑香港和內地,以達到對香港市民進行滲透煽動的目的。而其作者,更是徹底的反華分子。這樣的「出版物」已經觸犯香港國安法,絕不容許在香港進行販賣。各界支持警方果斷執法,有力維護國家安全。

  以「傳記」為名達「洗腦」目的

  打着新聞出版自由旗號進行反中亂港的行徑,這是近年來反華勢力最擅長的伎倆。過去幾年來,在各類反華資金的支持下,多本關於亂港分子頭目的所謂「傳記」、「側寫」的出版物先後出現,從黃之鋒到羅冠聰等等,或假借外國記者之手,或裝扮成客觀中立的形象,以各種各樣的角度對香港國安法進行瘋狂抹黑。而近日,一本所謂的黎智英「傳」的中文版在台灣出版。該書可謂反華勢力最露骨的輿宣戰產品。

  該書長達384頁,內文極盡肉麻地對黎智英進行「造神運動」,形容他為「成功的商人、靈活的創業家、民主運動領袖、香港的良心」,並對黎智英所犯下的種種罪行進行刻意的歪曲,甚至對特區政府的司法人員進行瘋狂的攻擊。這已經不是什麼「傳記」,而是反華的輿宣、亂港的洗腦文件。尤其是在黎智英案即將進入開庭之際,顯而易見是想達到恐嚇香港司法人員、以圖黎智英獲輕判的目的。

  之所以說該書是由反華勢力策動出版,是因為不論作者還是背後的資金來源,都絕不尋常。其作者為祈福德,此人曾擔任壹傳媒集團的董事,並擔任「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的會長。去年黎智英案審理時,該組織公然要求美國對中央和特區官員,特別是參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官員,實施所謂「制裁」,並誣衊抹黑《維護國安條例》。該組織長期進行各種反華宣傳,毫無下限,可謂瘋狂之極。

  祈福德本人更在法庭內被指控干預香港事務。例如,黎智英審訊時,控方指出此人在2020年10月出席黎智英的訪談節目,說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可增強台灣力量」。不僅如此,祈福德曾承認他有為《蘋果日報》尋找撰稿人。這樣一個與黎智英長期勾結、在外國長期進行反華惡行的人,所寫出的「傳記」,有幾分真實?更露骨的是,該書還找到多個反華政客進行「推薦」,包括極度瘋狂反華的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等。

  顯而易見,這樣的出版物根本不是要「還原事實」,更不是要「記錄歷史」,而是在進行「美化罪犯」以及「洗腦滲透」,其本質是「認知戰」、「輿宣戰」的產品,混淆視聽以及影響不知真相讀者的認識、「妖魔化」特區及中央政府,以達到煽動對抗的效果。其英文版去年出版後,已經造成了惡劣影響,如今又意圖誤導中文讀者,不論其內容還是意圖,都已經涉及違反香港國安法第二十九條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特區有關部門完全可以依法進行處置。

  尤其令人警惕的是,這樣的出版物正成為反中亂港分子的「軟對抗」的抓手。事實上,香港一些所謂的「獨立書店」,曾經公然將之擺在店內出售,其後懼於國安法威懾而被迫下架。但在台灣的網絡書店平台,以及一些打着「代購」名義的亂港組織,依然可以下單直寄香港。流亡海外的亂港分子以及「台獨」分子,更藉機在社交平台上進行宣傳介紹,意圖影響香港市民。

  「四步」新模式煽動破壞

  從這本所謂的「傳記」,可以看到反華勢力滲透破壞的「新模式」。

  第一步,「偽裝」。以書籍或電影等文化平台為載體,打着各種各樣的自由旗號,進行「錯誤信息植入」,並以各種方式進行包裝及宣傳,看上去似乎「人畜無害」,以吸引港人接觸了解。

  第二步,「軟銷」。如果直接由反華或亂港分子的名義「硬銷」,成功機會不會太大,而通過一些本地形象較模糊的人士,或在各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人進行「軟銷」,更有欺騙性。

  第三步,「斬件」。其核心對象不是本地的亂港分子,而是對事件了解不深的香港人,因此擴大傳播的圈層,不是整體性、單次性的推銷,而是「斬件式」、分批式進行滲透,以更容易接觸目標對象。

  第四步,「隱藏」。從傳統平台到社交平台,再到「隱性平台」,以圖改變正確認識問題的方式,構建錯誤的觀念,對年輕人的洗腦式灌輸更長期、更深入。

  事實證明,香港維護國安的形勢依然嚴峻。夏寶龍主任指出,「要清醒看到,反中亂港分子賊心不死,各種『軟對抗』花樣翻新,外部敵對勢力對香港插手干預一刻也沒停止,反滲透、反顛覆、反分裂的鬥爭沒有結束。」香港各界堅定支持特區警方果斷執法,嚴厲打擊各種「軟對抗」,有效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環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