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善用金融和文化軟實力 打開發展新局面\唐英年

時間:2025-07-05 05:01:58來源:大公报

  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在國家支持下,「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成績有目共睹,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地位,擔當「敢為天下先、敢做弄潮兒」角色。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發表「港澳平」署名文章,總結了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社會民生及加強「內聯外通」等多方面的豐碩成果,並寄語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堅定篤行,團結奮進。在香港發展的過程中,我一直是見證者和參與者,相信香港軟硬兼備的金融和文化實力,必定會開創更加璀璨輝煌的美好明天。

  自回歸以來,香港GDP實現大幅上漲。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回歸後,香港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享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經濟上取得亮麗成績,其中本地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37萬億港元,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3.18萬億港元,增加超過1.3倍。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港股總市值從1997年的3.2萬億港元,大幅增長至2025年5月底的40.9萬億港元,激增11.8倍;自2003年開展的離岸人民幣業務,現時擁有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並且是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通過香港處理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一直佔全球70%以上;資產管理方面,香港金融機構管理超過31萬億港元,區內排名第一,而且超過一半源自外資。

  助力國家打通「資金流」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上層樓。香港是全球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進出、港元自由兌換、法規國際接軌、金融服務全面,因此在國家金融發展方面,未來有3大角色無法被替代,包括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隨着國家經濟實力與日俱增,人民幣地位不斷提升,使用情況不斷增加,國際化的發展不可避免。香港肩負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舞台流通、清算和交收的角色,加上金融科技日新月異,數字貨幣發展迅速,香港的測試場及橋頭堡作用不言而喻。

  此外,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及單邊主義抬頭,香港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用好「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助力國家拓闊「朋友圈」、產業鏈,擔當資金融通的角色,特別是要發展融資中心的地位。國家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扮演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外的「資金流」發展角色,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助力國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香港從「文化沙漠」破繭成文化中心。香港的金融實力不容置疑,而與紐約及倫敦鼎足而立的,不單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新增了文化藝術樞紐的角色。過往,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下,相關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西九文化區扮演重要角色。在西九文化區成立的17年歷史中,我擔任了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11年,現時西九軟硬設施俱備。例如,M+自2021年11月開館以來,至今已錄得900萬入場人次,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2022年7月開館至今,亦錄得約320萬入場人次。在剛過去的7‧1回歸假期,M+更錄得超過2.51萬人次入場,打破開館以來的單日入場人次紀錄,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亦有近7500人次入場,是過去12個月以來單日入場人次的最高紀錄。

  文創產業潛力巨大

  更重要一點,就是文化藝術是一個產業,為香港經濟重要一環,可以為年輕人帶來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其他經濟環節,例如旅遊、零售、酒店和餐飲等。根據政府最新公布,在2023年,文化及創意產業較2022年上升10.2%,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貢獻為4.6%,就業人數較2022年上升2.2%,佔香港就業總人數的6.1%。我相信,在可見未來,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將佔本地生產總值超過10%,潛力巨大。事實上,香港已經「超英趕美」,是全球第二大的當代藝術交易中心。

  習近平主席曾表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相信,香港的發展亦一樣,就如「港澳平」文章所說,「走過28年不凡歷程,香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正處於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只要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一心,各擔其職,各盡所能,在金融文化「雙引擎」引領推進下,必定續創光芒,為國家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