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分別同時公布《中美(美中)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同拜登政府任內,中美兩國無論是元首會談還是其他層級官員會晤皆未能發表聯合聲明相比,這確實是中美關係的一項進步。
同特朗普約一個月前氣勢洶洶宣布開徵所謂「對等關稅」相比,一個月後,美方確實做了重大讓步。按目前關稅,中美雙邊貿易得以恢復。同其他國家一樣,中美也有90天時間進行談判。這兩點,意味着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嚴重受挫。
但是,就在5月12日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出公告,宣布廢除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5月13日,BIS發布指南,進一步細化對人工智能(AI)芯片和含該類芯片的產品的出口監管,以所謂推定違反美出口管制法規為由,企圖在全球禁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
這是有史以來對中國生產的人工智能芯片最全面的管制——BIS稱:「發布指南是提醒業界,使用中國先進計算機芯片,包括特定的華為昇騰芯片的風險。」
中國立場一貫而明確
特朗普在再次入主白宮前就抨擊拜登政府的防止人工智能擴散規則,不僅疊床架屋,迫使美國相關業界耗費大量精力進行合規判斷,而且,按照盟友親疏來劃分圈層實施不同管制,不利美國開展「人工智能外交」。
特朗普政府的想法很簡單也很明確——全球人工智能比拼既然歸結為中美兩國競爭,美國就必須全力打壓和遏制中國。
正是帶着如此念頭,特朗普從5月13日至16日訪問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向三國開放美國的先進芯片,推動三國與美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特朗普在結束三國行時不無得意地稱,三國曾被中國極力拉攏,打算靠攏中國,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了。他「確信」自己已改變這一局面。
然而,有人稱,中美經貿高層日內瓦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美關係進入一個緩和階段。這樣的判斷是脫離實際的。
作為世界上首兩位經濟體,中美關係的確不僅關乎兩國人民,而且關乎人類。然而,不能因為茲事體大,就一廂情願地斷言,中美關係的本質,不是「誰贏誰輸」或者「誰贏得多誰輸得多」,而是如何合作、共同構建世界經濟新秩序。中國政府處理中美關係的立場是一貫而明確的,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經過自2017年以來同特朗普首屆政府和拜登政府合計8年的反覆較量,在日內瓦,特朗普現屆政府終於平等對待中國。但是,美國能不能從此一直以相互尊重的態度來處理美中關係,仍需觀察。
美國不會放棄遏制中國
中美關係最重要也最困難部分涉及台灣。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先稱讚美方在調停印巴衝突及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停火等方面的外交進展,接着談到中美經貿高層日內瓦會談。特朗普稱,中美會談成果「對中國、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對統一與和平來說也將是一件好事。」從當時語境看,「統一與和平」是指台灣問題。然而,當天,美國國務院澄清稱,特朗普發言針對的是中美貿易關係。只要美國不放棄「以台制華」和支持「台獨」,中美關係的基調就不可能是合作。
中美關係還受制於全球局勢尤其關鍵的地緣政治經濟局勢。5月15日,特朗普的密友、參議員格雷厄姆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向出席北約外長會議的歐洲各國外長簡報美國國會旨在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經濟的更嚴厲制裁方案,包括向購買俄國石油、石油產品、天然氣或鈾的國家徵收高達500%進口關稅。如果美國實施如此嚴厲地制裁俄羅斯的新措施,那麼,不僅中美日內瓦會談成果將化為烏有,而且,中美經貿關係將遭受空前嚴酷摧殘。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只是暫時緩和兩國經貿關係。中國領導人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5月15日,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稱,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把發展的戰略立足點放在做強國內大循環上,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