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經濟思維/中國「四穩」為世界注入確定性和可能性\靖 偉

時間:2025-04-30 05:01:59來源:大公报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提出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而2025年全國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觀念,增強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着力防範化解貿易風險,為貿易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有關的重要會議勾勒出中國以「內功」應對外部衝擊的清晰路徑,不僅為中國經濟的韌性發展注入確定性,更以「中國範本」為全球治理提供了破局之道。

  面對美國單邊主義與貿易霸凌的持續施壓,中國以「四穩」為核心的戰略布局,展現出「以不變應萬變」的定力與「以變應變」的智慧。

  制度韌性是底氣所在

  穩就業層面,政策直指青年就業難題,通過市場化崗位拓展、基層空間擴容、公共部門崗位保障、創業支持等「組合拳」,既緩解了當前就業壓力,更通過「科技板」「服務消費資質」等創新工具培育新質生產力。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青年失業率較2024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政策成效初顯。

  穩企業層面,中央強調要多措並舉幫扶困難企業,通過降準降息、超長期特別國債、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組合拳」,既緩解實體企業融資壓力,又通過「標準引領」與「規範競爭秩序」強化市場公平。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別強調「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釋放的1.6-2.6萬億增量資金,既是對內需潛力的深度挖掘,也通過市場化手段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1.7%,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穩市場與穩預期的協同發力,則體現中國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的雙重考量。在應對貿易戰上,中國採取向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稀土出口管制等精準反制手段,又通過WTO框架下的「數字貿易規則」與「綠色關稅」提案構建多邊防線。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對華出口額僅為1435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出口額超過5200億美元,中國的反制措施導致美國農產品、半導體設備等出口驟降。彭博社統計顯示,中國對美棉花進口減少80%,大排量汽車進口減少70%,半導體設備進口減少三分之一,美國豬肉企業中上千家因資質未續約喪失對華出口資格,直接衝擊其產業鏈。這種「制度威懾+市場反制」的策略,既維護了國家利益,又避免了「脫鈎」風險。

  宏觀政策層面,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如「人工智能+」行動與「債券市場科技板」,則通過科技突破與產業升級重塑增長動力,為市場注入長期信心。中國正通過政策工具的精準調整,將壓力轉化為改革動力。

  中國應對全球變局的底氣,源於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韌性。從2018年美國挑起貿易戰到當前關稅戰,中國始終以「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則,將外部挑戰轉化為內生動力。例如,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國新能源、軍工、半導體等戰略產業的「咽喉」。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警告,若中國切斷稀土供應,其先進武器生產線可能被迫停工,令美國需要重新評估其供應鏈安全。

  在規則重構層面,中國通過「雙循環」發展格局與區域合作,重構全球治理的話語權。WTO框架內推動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條款改革、與金磚國家共建的跨境支付清算機制,以及數字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試點,均體現了中國從「規則接受者」向「規則制定者」的轉變。例如,2025年一季度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8%,格陵蘭稀土合作項目落地,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1.5萬列,這些數據印證了區域合作的深化。同時,中國在2023年吸引外資總額逆勢增長4%,達1390億美元,繼續位列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顯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

  為全球提供危機處理範式

  中國提出「四穩」的全球意義,不僅在於其成功化解風險的能力,更在於為動盪世界提供了確定性和可能性。在經濟層面,中國通過「內需驅動+產業升級+區域合作」的「組合拳」,證明了「全產業鏈韌性」對抗「技術封鎖」的有效性。例如,美國試圖以關稅施壓迫使盟友「選邊站隊」,但歐盟數據顯示,中國自2023年起已成為歐洲最大進口貿易夥伴,2024年中歐服務貿易額達668.6億美元,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在非洲投資建設的紡織工業園、在東南亞布局的光伏組件工廠,為全球供應鏈提供了多元化選擇。這種「非零和博弈」的實踐,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破局路徑。

  在治理層面,中國以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應對挑戰的智慧,為全球提供了危機管理的範式。例如,中國通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與黃金儲備增持,既捍衛了資產安全,又避免了對抗升級。中國「防禦而不對抗」的策略,被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稱為「中國體制韌性」。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際,中國以「四穩」築基、以定力破局的戰略,在為動盪的世界提供一種新的可能,也是破解當今全球治理困境的關鍵所在。

  國際關係學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