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西方政治學的普遍經驗,政要上任的首一百天,往往會處於「蜜月期」,即那時候選民對政要的期待與包容度會比較高,政要的民望也會處於相對高位。正正由於存在「蜜月期」的普遍現象,在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還未滿一百天的情況下,美國各地竟爆發了號稱參與人數達逾百萬人的大規模示威。根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27日發布的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39%,創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同期最低紀錄,便特別值得關注及分析背後的原因。
簡單來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倒行逆施必自食其果。特朗普展開第二任期以來所推行的一連串極端政策,尤其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不但開罪了國際社會,還開罪了沒有失卻常識的美國人民。
「比較優勢」是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在這裏就不多作解釋了,我們稍為推演一下所謂「對等關稅」(其實是不對等不合理的瘋狂關稅)的政策後果,就會知道這是特朗普又一個損人不利己的愚昧政策。所謂「對等關稅」推行後,由於出口商的成本大幅提高了,部分新增成本必定會轉移至價格上面,導致消費者所付的價格增加,同時由於出口成本增加了,出口商也會減少出口。由於進口價上升及進口量減少,美國要不尋求其他替代選擇,要不增強本地生產。然而,增強本地生產,談何容易?美國有合適的製造企業、工人及生產機械嗎?最近幾天已經有美國的玩具業界代表指出,美國對中國大幅增加關稅,會令美國小朋友今年沒有玩具聖誕禮物了。
美國消費者蒙受巨大損失
至於尋求中國以外的其他生產基地,也是談何容易?要是有的話,這些地方過去為什麼一直不能替代中國呢?依據「比較優勢」理論,在一個無關稅、無障礙的世界,一地的生產能夠脫穎而出,必須是具備綜合優勢的,中國作為世界的製造業大國,我們在製造業方面,不論是高中低端製造業方面,優勢是很明顯的,要尋求其他生產基地,要不就是價格較中國為高,要不就是質量較中國為低,要不就是產量或物流配套達不到要求等等。總結而言,捨棄原來一個較好的生產基地,改取一個較壞的生產基地,美國的消費者必定是會蒙受損失的。
特朗普發起貿易戰、關稅戰後,美國的股、匯、債價格迅即不尋常地大跌,數據顯示境外資本正撤離美國市場,美國過去幾年的金融牛市被硬生生打斷了。更可笑的是,美國的失業率只有4%左右的低位,國內工人並無嚴重的失業問題,就算真有中低端製造業回流美國,在美國維持低失業率及積極驅趕非法移民的情況下,工人從何來?在受惠者不明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卻率先蒙受損失,投資人也遭受損失,還有被裁掉的美國聯邦政府公務員及被停掉的公共服務,難怪美國國內現時怨聲載道,逾百萬人上街抗議,特朗普的「蜜月期」沒有了!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首席副主席、西貢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