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如何看待關稅戰下 香港的機遇與優勢\趙東晨

時間:2025-04-29 05:02:06來源:大公报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風雲變幻,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全球貿易陰霾密布。身處東西交匯、風雲際會的香港,再次面臨時代給予的考驗與機遇。在關稅戰的背景下,能否穩住陣腳、乘勢而上,鞏固並提升獨特地位和優勢,成為關乎香港長遠發展的關鍵命題。挑戰固然嚴峻,但香港憑藉其深厚的根基與靈活的策略,正展現出非凡的韌性與活力,在變局中開新局,續寫香江傳奇。

  本固而枝榮,根繁則葉茂。香港的獨特優勢,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制度基石之上,在應對外部衝擊時尤顯珍貴。

  首先,「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堅如磐石。二十餘年來,東方之珠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一座生機勃勃、魅力綻放的國際都會。回顧發展之路,社會穩定與商業自由的完美平衡是香港經濟的活力源泉和成功秘鑰。基於「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制度框架,香港優良穩健的法治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香港高度自由的商貿和資本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法立則萬事利」。基本法第23條完成立法,更為香港注入新的信心與動力。「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共識凝聚了香港社會各界,和衷共濟、眾志成城,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其次,國際金融中心的口碑深入人心。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穩居前列,擁有高度開放、監管完善、產品多元的金融市場。它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也是亞洲領先的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交投活躍,金融基建先進高效,「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在關稅戰引發市場風險的背景下,香港的金融體系更能在融資與投資、避險與增值方面提供強大的保障和支持。

  再者,聯通內外的關鍵角色無可替代。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與中外交融的文化,為全球投資中國和中國走向世界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暢通途徑。此外,「單獨關稅區」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根據基本法,香港保持自由港地位,對絕大多數商品不徵收關稅。面對他國的關稅措施,香港無需進行對等的報復性徵稅,既維護了自身貿易政策的單獨性與一致性,也為全球商貿活動保留了一片沃土,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吸引力不降反增。

  立足灣區協同釋放動能

  「變則通,通則久。」關稅戰無疑給香港的傳統貿易模式,特別是轉口貿易帶來壓力,也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調整。然而,挑戰往往是變革的催化劑,香港大可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發掘並把握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立足灣區,以協同釋放動能。在關稅戰背景下,深化大灣區合作更顯其戰略意義。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專業服務優勢,可以助力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管理全球業務;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先進製造業基礎、科技創新能力和廣闊市場腹地,則能為香港的科研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金融通」的深化、「創科通」的推進,將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區域內高效便捷流動。通過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香港不僅能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也能在區域協同發展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二是廣交友鄰,以多元對沖風險。隨着全球企業尋求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香港可積極利用商貿網絡、專業優勢,擔當內外企業拓展新市場、構建多元化供應鏈的樞紐平台,推動香港成為區域供應鏈管理中心。並且通過簽訂更多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突破關稅壁壘,拓展經貿空間。

  匯聚人才為發展注入動力

  三是發揮優勢,以公正化解爭議。貿易摩擦的增加,必然伴隨商事糾紛的增多。香港憑藉其法治優勢與國際仲裁中心等機構的專業能力,可致力於成為解決複雜跨境貿易爭議的首選地。特別是與內地獨特的司法協助安排,使得在香港進行的仲裁裁決能在內地得到有效執行,並能在仲裁過程中向內地法院申請財產保全等臨時措施,這對於涉及內地利益的國際商事糾紛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四是匯聚人才,以智慧開啟未來。香港不僅是一座金融之城、商貿之城,更是一座兼具深厚中華文化沉澱與豐富中外融會經驗的人文之城。在地緣、民族、信仰衝突加劇的國際環境中,香港可以向全球人才敞開懷抱,以勤奮、謙遜、友好、包容的形象,吸引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來港、愛港、以港為家,為香港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誠然,全球貿易環境的嚴峻性和地緣政治的複雜性給香港帶來了挑戰。然而,歷史反覆證明,香港總能在風雨洗禮中展現其強大的韌性和生機。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金融中心的國際口碑、聯通內外的戰略地位,香港應對挑戰的底氣十足,把握機遇的潛力巨大。

  展望未來,香港正以更積極的姿態,擁抱變革,銳意創新。東方之珠,歷經時代風浪的磨礪,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魅力不減、優勢長存。

  工銀國際研究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