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保意識日漸增強,航空業的減碳壓力隨之與日俱增,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重要性亦愈發突顯。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設立香港SAF的用量目標,加快航空業碳減排,滿足國際航空公司對SAF日益增加的需求;發展可持續航空和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會就供需情況、存儲、加注等作長遠產業發展規劃。
由於不少國家的機場已陸續採取行動,加速SAF產業發展,全球主要航空樞紐亦已進入SAF產業化競速階段,香港具體如何部署SAF產業,鞏固提升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是特區政府與航空業界共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SAF目標不能過高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設立了2030年SAF使用量為5%的目標。特區政府所訂定的目標,既要能反映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在SAF此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不能落後於其他重要國際機場,同時亦需考慮外部競爭環境,避免額外為香港航空業競爭力添加沉重負擔。環顧全球,除英國及日本公布2030年的用量目標為10%外,已實施強制加注的歐盟在2030年的目標只為6%,其他亞太區內的航空樞紐如新加坡只為3%-5%、印度2%、韓國只有1%。過高的目標並不能助力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在周邊地區突圍而出。
香港擁有背靠祖國的強大優勢。現時在環球市場供應稀缺、價格高昂的SAF,內地已建成每年100萬噸的產能,另有200萬噸年產能正在建設,所以香港要實現2030年達到5%的用量目標,內地可提供充足的供應量。香港國際機場只需興建SAF專門的摻混設施,使內地的純SAF可以在香港摻混、儲存和加注。事實上,內地生產、香港出口、國際通用原本就是行之有年的成功商業模式,各行業對香港在供應鏈上所扮演的角色並不陌生。
在機場建立摻混設施
在香港國際機場建立摻混設施,將能多方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一方面,SAF生產商可以直接在機場向各國航空公司銷售純SAF,並在香港本地摻混,從而增加SAF生產商向香港供應更多SAF的意願。另一方面,各國航空公司可利用公開競爭的航油供應機制,分別採購傳統航油和純SAF,無需到鄰近地區如新加坡採購純SAF後,在當地摻混、運輸到香港加注。如此一來,減少航油的物流運輸成本和複雜程度,這將有效控制最終燃油價格,使香港國際機場更具競爭力。
航空業減碳是大勢所趨,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有效推動減排行動,將是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後,能否繼續發展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一大關鍵。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SAF產業發展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特區政府可在廣泛諮詢航空業界的意見和建議後,與業界攜手共進,一同努力建設美好香港。
成都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