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落實《規劃》三個堅持 推動港深協同發展\胡劍江

時間:2023-09-12 04:02:50來源:大公报

  國務院早前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三大發展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上表示,大灣區四大平台使命不同,其中河套更突出科技創新特色,在研究謀劃任務安排、政策舉措方面也作了差別化設計,可以說是「量身定做」。編製《規則》過程中,始終要做到「三個堅持」。

  創新思維全力落實到位

  連日來,社會各界對《規劃》的認識更加全面,有利於各方了解《規劃》如何得到具體落實。其中重點是做到「三個堅持」,加強「創新」思維。

  「三個堅持」是指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堅持放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科技要創新,制度也要創新,才可創造更理想的孵化與孕育環境。《規劃》中提到的30條措施,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着墨最多,涉及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以至知識產權、稅負、就業和社會保障、科研管理、市場准入等。

  其中《規劃》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取得積極成效;皇崗口岸整體完成重建,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運轉高效的通關查驗模式創新。深圳園區監管模式運作成熟,與香港園區基本實現要素流動暢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建立與香港及國際全面對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國際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頂尖企業研發中心,與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河套區建設,透過對政策拆牆鬆綁、突破與創新,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發揮好協同效應,加速發展創科產業,做好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體現香港助力大灣區成為國際科創樞紐,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規劃》提出在深圳園區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等措施,正正體現出香港在稅制、法規以至不同專業範圍上具有優勢,可協助深圳園區對接國際。因此,香港可藉此機會,積極利用相關專業優勢,做好河套創科園區的建設。並爭取香港園區以至新田科技城分享政策紅利,並在配套上急起直追,與深圳攜手合力於2035年共建世界級科研樞紐,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河套區在香港的整體發展中佔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一區兩園」是讓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合作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規劃》提出一系列發展措施,為港深兩地合作提供了新的助力。香港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合作區發揮「一區兩園」優勢,確保人流、物流、數據流暢通流動,助力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全速發展北都各個項目

  當前,中央提出多項措施全力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香港要加強與深圳以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對接,全速發展啟動北部都會區的各個項目,在硬件及基建配套方面急起直追。

  河套「一區兩園」的格局成形,但在交通配套上,香港建設速度明顯落後於深圳,深圳園區在基建、配套已準備就緒,待皇崗口岸完成重建後,基本上便可做到跨境基礎建設互聯互通。而香港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目前尚未啟用,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樓明年底才陸續落成。港鐵北環綫第一期的古洞站要2027年才竣工,第二期更要到2034年。特區政府要加快對新田科技城的重要支援,全面提速建設。尤其是全速啟動北環綫支線,讓深港河套在基建上更緊密聯繫,在工程上亦可研究將內地建設引入香港,加快建造時間表。

  《規劃》明確要求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香港要積極主動作為,早日實現《規劃》目標。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