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近三年往返內地的不便,1月8日兩地免檢疫通關成為香港盛大的節日。多少人興奮不已,有人一大早排隊等候過關,不少人在電視機前一遍遍看通關實況,感慨終於盼來了這一天。
據悉,有團體去年末進行的「香港年度漢字評選2022」,「通」字當選為去年「香港年度漢字」,這充分表明,香港市民對與內地通關的迫切期待,更意味着,通關對香港的別樣意義。新年伊始通關,的確是中央給香港的大禮,也必將成為2023年香港迎來發展新篇章的起跑令。
正常通關對香港經濟重啟和人心提振有多重要?以疫情和黑暴前的2018年為例,當年香港出入境總人次突破3億。在所有約6514萬訪港旅客入境人次中,內地訪港旅客入境人次5080萬,佔總入境香港人數的近八成。當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為4852億港元,較2017年升8.8%。而2021年全年,香港訪港旅客入境人次約9萬,下跌97.4%,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約為3530億港元,主要靠本地消費支撐。實施免檢疫通關,遊客支撐的不僅是零售餐飲旅遊,也支撐市場的活躍,必然帶動更多人的就業乃至市民對恢復經濟的信心。
通關第一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一眾官員視察口岸。李家超說,農曆新年將至,通關安排來得正好。相信隨着香港與內地實現通關,香港會更加「活躍」起來。
一年的黑暴,三年的疫情,經歷了重傷的香港,在逐漸走出陰霾後,2023年能不能打破各種阻礙,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香港市民多有期待。而這種期待的根基就是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期,社會各方面展現出來的新景象。特別是去年「七一」新一屆特區政府班子上任以來,展現出的「愛國者治港」下「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新風尚。政府務實的施政理念和行動正喚回民眾信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本港與內地有序通關有助增強今年本港消費及投資信心。預料今年經濟恢復正增長。同時,隨着人流物流暢通,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發展也更加順暢。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而今年是起步年。國家在穩經濟、穩發展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同時鼓勵港資企業共享國家開放發展機遇。通關令香港更得益。
香港傳統的「四大中心」將迎來發展新機遇。去年1月,香港提交了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申請,預計今年有機會成為RCEP成員。這對於香港增強在轉口貿易的樞紐地位,推進香港金融、法律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通關了,北部都會區建設更有望加快穩步推進。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數年城市發展的希望,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承載了香港發展的諸多元素:經濟成長新驅動,創新科技、再工業化基地,與大灣區融合、與深圳無縫連接的橋頭堡,拓寬的青年成長空間,港人宜居宜業的幸福嚮往……
「增強信心,勝過黃金」
特區政府提出在北都區建設中提速、提效、提量,今年還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制訂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而先行的交通基建規劃也日漸清晰。我們期待今年「北都區」規劃能有更清楚的時間表、路線圖和規劃藍圖,在精簡土地開發,提高規劃建設效率,優化發展模式等方面,讓市民看到新思路,從而增加對明天的信心。
對於關係民生的土地房屋問題,今年會有哪些進展,依然是香港的關注焦點。作為香港的民生之痛,過去半年,政府建議修訂多個與發展相關的法定程序,以期壓縮發展時間表,加快造地,回應社會對土地房屋的殷切需求;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提升未來五年公屋總建屋量並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可以說,新一屆特區政府半年的努力可圈可點,但對於那些急切希望擁有一片瓦的劏房戶和無房戶,政府依然需要時不我待,創新思維並廣納香港社會意見,調動社會力量共克痛點難點。同時我們依然要考慮利用大灣區的資源和融合優勢,解決香港的一些短板。
不可否認,今年香港還面臨大量挑戰。特別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經濟體,全球經濟衰退對香港的影響依然很大,而眾多問題需要逐一解決,也需要時日。但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通過發展來解決。目前香港由治及興帶來新面貌,政府積極有為,行政立法關係走向和諧,且雙方大方向一致,這些都是香港新一年走向新發展的良好基礎。增強信心,勝過黃金。通關是一個很有深意的啟示。它告訴我們,冬天正在過去,春天還遠嗎?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