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擴大「圍封」 迎接抗疫「拐點」\卓銘

時間:2021-01-25 04:23:52來源:大公報

  政府日前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J章,圍封佐敦指定區域,務求切斷疫區傳播鏈。香港抗疫至今一年有餘,疫情始終反覆不定,確診個案日前更突破一萬宗的心理關口,當此危急之際,政府果斷封區,不僅是基於全港福祉的決定,也是香港邁向「清零」的大突破。

  圍封檢測具民意基礎

  之所以形容今次封區是大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其一,整個封區行動具民意支持。從不同的新聞畫面中,可以看到雖然政府封區的決定公布得頗為突然,但在實施前後都不見區內出現任何混亂,絕大部分的居民均表現合作和諒解封區造成的不便。即使偶有劏房戶或南亞居民不清楚情況,但經過相關人員解釋後,都理解進行檢測是公民責任,並配合遵守禁足令。

  種種實例,說明了大多數的港人在疫情面前,都願意犧牲自己一小部分的利益或自由,以換取整個社會和其他人的安全。從這裏,我們感受到香港人的獅子山下精神並未完全消失,對政府而言更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假如日後擬推動全民強制檢測等進一步措施,也不必擔心缺乏民意基礎。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攬炒派一直以來欲借疫情抹黑政府的小算盤,可以休矣。

  其次,政府大規模跨部門行動表現出色。不諱言說,自疫情爆發而來,都未見特區政府各部門之間有什麼協調措施,以往大多數抗疫工作,彷彿都落在衞生署頭上,紀律部隊如警務處,也不過是就「限聚令」發出告票,其餘充其量大概就是消防處派出救護車而已。

  但這次行動中,卻匯聚了五大紀律部隊,包括警隊、海關、懲教署、消防處、入境處,共有逾千人參與,而且各司其職,由海關、消防、懲教、入境處各負責一區,警方則駐守封鎖線和區內街道。各部門亦分成小隊「洗樓」,為區內一萬名居民進行採樣及檢測。抗疫既然是現在香港頭等大事,政府各部門就不能各自為政。今次跨部門合作是一次高水平的試煉,相信也能為以後的類似行動提供經驗。

  其三,切斷社區中的隱形傳播鏈。香港疫情之所以長時間反覆,除了外來輸入個案外,本地不明源頭個案不絕也是主因之一。雖然特區政府去年曾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但成效未如理想,其中一大原因是普檢屬自願性質,市民自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看待。

  由去年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開始,內地的應對措施已證明封城配合大規模檢測,是最有效的抗疫手段,西方國家其後亦相繼仿效。香港由於社會情況不同,過往未有採用有關方法,但遲來總比不來強,特區政府這次願意踏出一步,顯示其突破自我設限,有利日後推動更進一步的抗疫措施。而在實效上,封區行動成功找出13宗確診個案,阻止疫情在區內進一步爆發。

  為日後行動提供經驗

  最後一點,便是這次行動可以作為日後同類情況的先例。昨日全港仍然新增76宗確診個案,其中27宗源頭不明,距離「清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甚至日後可能要在其他地區進行圍封。屆時,今次的封區便能提供寶貴的經驗以作參考,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檢討是次行動的不足,以便日後採取相同或更大規模行動時,可以作出更完善的配套和更高效的安排。

  比如上周五封區消息傳出後,有部分居民提早「潛逃」,結果令病毒有可能擴散至其他地區。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建議當局日後再進行大型檢測時,應該縮短通知時間。除此之外,政府平日亦應該做好宣傳工作,解釋一旦需要封區的具體安排,如講解檢測流程,或會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物資或補貼等等,以釋除市民疑慮。

  總括而言,特區政府抗疫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港人已經與疫情搏鬥了整整一年了,不控制疫情,香港就談不上再出發,遑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清零」為目標,當局必須放開固有思維,在抗疫措施上做得更快、更狠、更準。今次的封城,也許只是香港抗疫的一小步,但卻是邁向「清零」的一大步,「拐點」很可能就在眼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