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預計要面對貿易萎縮、各國就業壓力普遍緊張、企業投資步步為營的前景,因為生產力仍然過剩,西方很多工業國家投資於數碼基建遠遠少過了預期,近年工業國家普遍的增長GDP僅約百分之4,歐洲一些國家更加出現了顧得了就業,就顧不了提高生產競爭力,更顧不了擴大對科技的投資的局面。
中國打開大門抗美遏制
世界出現相當悲觀謹慎的情緒,觀望着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對世界貿易和環球經濟發展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各國企業對前景並不樂觀,因此留住本錢、留住現金。但是中國卻不同,中國採取了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的策略,全力投資高新科技。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意大利、摩納哥、法國三國家,其間簽下300億歐元合同大手購買300架空中巴士客機。中國努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實,推動和歐洲的金融經濟合作,還進行太空科技合作。
習主席的歐洲之旅,讓歐洲國家看到了中國強大的經濟動力,看到了國際貿易復甦的希望所在,紛紛願意和中國一道,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提倡貿易自由化和多邊化,顯示出中國貿易朋友遍天下的景象。
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許多人認為,這股壓力會造成大量中國工人失業,也會造成出入口的急劇萎縮,許多國家面對着美國這樣無法抗拒的壓力,都會跌入「為抵抗而抵抗」陷阱,採取緊縮經濟,保留實力,減慢速度。但中國應對的辦法卻出乎世界意料之外,中國反而打開了大門,全面深化改革和開放,大量採購西方工業國家的產品,大量降低國內的稅率,通過下調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等舉措,為企業送上了近2萬億元減負「大紅包」,把國際貿易和國內的消費的蛋糕做大,互助互利共贏。
中國宣布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百分之6至6.5,增長的數字差不多是荷蘭一年的生產量。增長幅度是歐盟國家的三倍。「不收而放」,這就是中國為世界經濟問題開出的藥方,也是中國應對美國遏制和封鎖的絕妙辦法。
未來最大的經濟產業就是5G。美國認為,只要動員西方盟友一起抵制華為的5G通信設備,禁止中國企業在西方設廠投資,或者收購西方的企業,中國立即失去了經濟引擎,經濟和出口業就崩潰了。美國這一着,中國早就洞若觀火,所以「棋先一着」,並不是以高關稅來對抗美國,恰恰相反,中國用更大的改革開放,來應對美國所製造的經濟風險。去年中共十九大,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型的重大部署。今年「兩會」通過了《外資投資法》,吸引世界各國企業前來中國投資。中國還要繼續搞好今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進博會,向外國企業進口大量科學產品、裝備和商品,結果是中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引擎,提供了解決全球經濟徘徊不前的方案,各國推動中國上世界舞台中央。
改革開放給予歐洲希望
這樣良好的局面,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製造出來的。他揮舞着貿易戰大棒,實行高壓主義,運用了高關稅的政策,今天對付歐盟,明日對付日本,後日嚇唬發展中國家,它的目標是使世界「都害怕美國」,美國的舉動令各國紛紛支持中國的經濟路線,結果中國贏得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讚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單化解了危機,令我們有更高彈性和韌性化解外部衝擊。
中國看準了美國的策略,面對美國巨大的實力,運用了太極的招數,巧妙地借力打力,把美國的進攻力化解了。美國要封鎖華為,但華為的5G技術不單領先美國兩年,價格更是為美國的一半,若歐洲國家響應美國的制裁行動,他們不但要使用落後的5G技術,還要付出更多金錢興建網絡,對本國經濟非常不利。更重要的是,歐洲得罪了中國這個大買家,卻又得不到美國任何好處,所以歐盟委員會並無禁止成員國採用華為5G設備;而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其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亦認為華為5G網絡風險可控,只要歐洲國家仿效英國的做法,根本就毋須擔心。結果是,美國不斷打壓華為,反而幫華為大賣免費廣告,讓全世界都知道華為5G技術遠超美國。
互聯網支付系統和電子商貿在發展中國家冒起,勢不可擋。歐洲金融機構都看重這個市場,認為越早進入就越能分得更大份蛋糕,跟隨美國抵制「一帶一路」就會吃西北風。由中國發起亞洲投資銀行,有利於融資和增加出口,歐洲國家都積極參與,這個勢頭開得很好。
歐洲國家現在看到了,不管中美能否達成協議,中國對外開放的速度都將加速。而中國有了開放,就會轉化為必須進一步改革的推力,不再會往回走。美國給予中國的壓力越大,中國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歐洲國家都看清楚這個前景了。習主席訪問歐洲之旅,是用行動和政策宣傳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功之旅。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