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英國脫歐成為「民主之殤」\孫海潮

時間:2019-02-02 03:18:00來源:大公報

  英國下議院1月15日以432票對202票,極高比率否決政府經過兩年艱苦談判而達成的脫歐協議後,首相文翠珊於1月21日遞交「B計劃」:一是與歐盟更加靈活地對話;二是為雙方在對方工作的人員提供保障;三是在北愛邊境問題上尋求議會可接受的方案。

  英國成為喪失航向的船

  脫歐方案又回到了原點,兩年多備受煎熬談判的心血算是白費了。「B計劃」1月29日再交議會審議。幾經游說後,下議院終於通過脫歐協議修正案,文翠珊政權暫時避過危機,但依然「命懸一線」。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若英國無協議脫歐(硬脫歐)可能使2030年歐盟整體經濟成長率下降1.5%。歐盟作為一個整體,是名義上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經濟下滑勢必拖累世界經濟。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硬脫歐」將使英鎊大跌,外貿崩盤,機場和邊境擁擠不動甚至癱瘓。

  歐洲輿論指出,英國本是西方代議制亦即西方議會的「民主之母」,但兩大派都把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和民眾利益之上,民主政治已淪落為政客的權術工具。議會濫用權力使國家行政權癱瘓,文翠珊的領導能力受到嚴重質疑,政治精英名聲掃地,英國已成為一條喪失航向且沒有船長的船。隨着西方「民主之母」陷入歷史窘境,英國社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狀態。

  現在已不是文翠珊是否有「膽略」引領英國走出脫歐泥淖的問題,而是在「智慧」業已消耗殆盡之後,她手裏還有幾張可以打出的牌?英國脫歐的版本不外乎下面幾種:

  一是「硬脫歐」的前景業已出現。強硬脫歐派也認為「硬脫歐」使國家墮入深淵,英國業已進入政治不確定時期。倫敦金融城人士呼籲:英國金融不能被「政治撲克左右」,經濟界要求政府立即制定保護經濟的有效方法,英國經濟出現相當時間的混亂局面難以避免。

  1月23日的法國內閣例會上,總理菲利普提出要對英國「硬脫歐」出現的問題預做準備,分別為設立臨時邊境檢查機構,應對「硬脫歐」引發的混亂,以及在法生活英國居民、公路運輸、金融往來的連續性、軍事裝備過境等五大問題。

  另外,須在2月6日前就法國漁民在英國水域捕撈事宜提出解決辦法。歐盟擔心英國關閉傳統漁場,將根據歐盟海洋和漁業基金向漁民提供救助,並提議與英國商議,使雙方漁船可在2019年底前在對方海域捕撈。

  二是繼續留在歐盟符合許多人意願。英國議會否決脫歐協議後,僑居西班牙的英國人便發出了「此事本不該發生」的聲音,進而產生了「節制的樂觀情緒」,認為不會脫歐了。西班牙政府表示,若在英西人得到善待,西也會對英投桃報李。在英工作生活學習的歐盟成員國人員達350萬人,英在歐人數相當,光在西就達80萬人。人才流通是歐盟最基本的要素。這些人已與所在國高度融合,許多人已成為彼此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富裕階層和退休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難捨難分」。

  英國和歐盟兩方都在探索靈活解釋《里斯本條約》(歐洲憲法)第50條的問題,以便打破僵局。第50條脫歐談判期為兩年,2019年3月29日的大限即來自這一條。但並非「死規定」,至少可以延遲幾個月甚至到2020年。法德兩國已表示原則上不會反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指出,英國可能會要求延伸解釋第50條。歐盟希望英國提出不被議會否決的替代方案,雖仍要徵得27個歐盟成員國同意,但「不會有問題」。歐洲法院引用第50條,判定英國可以決定推翻脫歐進程,理論上應在3月29日前提出要求,然後通知歐盟不再脫歐了。

  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和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已要求文翠珊請求歐盟延伸解釋第50條。英國「脫歐」變為「拖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民主政治淪為權術工具

  三是舉行二次公投。脫歐公投結果剛一公布,便有數百萬民眾要求二次公投,而且1700萬投贊成脫歐票者並非全是「真心實意」,「用腳投票」以發泄不滿者不乏其人,還有人認為脫歐是開玩笑並不當真而沒去投票。以工黨為主要代表的左翼黨派大多主張二次公投。文翠珊反覆強調,二次公投將是「再次災難」,加劇民族分裂,引發「政治海嘯」。

  「民主不是兒戲」,但政客們實際上「只把民主當兒戲」,英國反對派唯一的願望是把文翠珊趕下台。文翠珊擔心的是二次公投將使自己更加難堪,因而不得不下台。民調顯示,若二次公投,56%的英人將投票留在歐盟,遠高出2016年反對的比率。但再次公投仍不能保證使英國擺脫困境,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二次公投的可信性就強於首次,難道還要舉行第三次公投以決定前兩次哪次更有效嗎?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二次公投並非全無可能。

  輿論認為,英國這輛公車的平衡度已極端脆弱。文翠珊式脫歐已成為業已滅絕的動物,自己使自己陷入僵局。英國向何處去?十字路口不知何往。

  英國脫歐本是政客們假借「民主」而上演的鬧劇,何時終結,以何種方式終結,誰都說不上來。西方「民主之母」的歷史窘境何解?難!

  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中心主任、前駐外大使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