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融入國家大局 香港毋懼「新冷戰」\陳文鴻

時間:2019-01-03 03:17:48來源:大公報

  2018年是中美矛盾明顯加劇的一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引發矛盾的主要因素。但從根本上看,美國的霸權主義從來容許不了別國與其競爭或威脅其地位。但是,中華民族復興已是不爭的事實,按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14年的實質經濟規模已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經濟體。無論中國怎樣解說,美國都會認定中國不甘居於人下。因此,美國早有對付中國之意,奧巴馬政府也開始把政策重心轉移回亞洲,實質是要對付中國,特朗普只是順勢而為,但更加戲劇化和尖銳化。即使他的政府成員有變,但美國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已經開打,不可能就此罷休。

  在韓戰時期,美國雖然封鎖中國內地,但讓港英管治的香港留作中國對外的一扇窗口;但在「新冷戰」時期,香港這扇窗口會否繼續保留呢?

  假若按美國原來的設計,利用「佔中」在香港發動「顏色革命」,藉機推翻特區政府,之後香港歸美國實際掌控,這樣便可能一如舊冷戰般,利用香港作為中美談判的窗口,美國也可以通過香港滲透內地,在政治經濟金融各方面施加影響,促成中共的和平演變。

  但隨着「佔中」失敗告終,中央政府清晰劃出國家安全的紅線,特區政府全力遏制「港獨」,一下子扭轉了香港政局的形勢。在中央政府加謹防範下,香港不可能爆發「顏色革命」,原來英美的暗中部署也盡為中央政府所悉,不可能再次動員或動用起來。香港回歸國家21年,儘管部分人仍對內地有疏離感,尤以年輕人為甚;但疏離不等於發動革命,特區政府加大力度遏制「港獨」後,激進思想難以影響年輕人,亦令「港獨」分子更難招兵買馬。

  中美矛盾惡化,在經濟和金融層面必然影響香港,殃及池魚的心態也會使香港社會恐懼美國、厭惡美國。社會或許會加深疏離化,卻避免「佔中」、「旺暴」重臨的可能性,給香港發展提供了免除外國政治干擾的大好機會。

  香港的經濟已經是以服務業為主,實質經濟比例不高。因而關稅變化帶來香港出口美國的影響微之又微。直接的打擊便只是金融的股市、樓市和市場上的經濟信心,及由此而波及的投資與消費信心。

  股市、樓市跌是去槓桿化的好事,但跌幅不可能大,因港股依賴A股市場,A股市場則依靠內地還有6%以上的經濟年增長率和政府逆周期積極干預政策,樓市則還有龐大內地轉移來的潛在購買力。此外,特區政府有足夠財政力量和社會迫切的需求來擴大民生基建工程。香港的經濟會在中美矛盾觸發的全球經濟低迷下有所損失,損失卻頗為有限,也容易為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聯手抑制。

  中美矛盾的「新冷戰」形勢今年會否再惡化,關鍵是特朗普政府及美國經濟能堅持多久。這裏涉及的因素眾多,也不限於金融與政治,而是2008年金融海嘯積累下來,沒有改變的各方面消極因素。它們會否集中在2019年內爆發,抑或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再次用貨幣擴張方法來推延危機,轉嫁危機,卻是難以預料。

  不過,中國能穩住步伐與政策,繼續現時的戰略,如「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製造2025」等,在金融體制還未完全開放底下,無論國外形勢怎樣變化,仍可趁機更大為發展。香港之於內地,便是水漲船高,即使「蘇州過後沒艇搭」,或還會有所得益。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