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莫使回歸民生成為空話\陳文鴻

時間:2018-12-04 03:17:50來源:大公報

  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顯示傳統的統獨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對選民的影響日少。香港九龍西補選也同樣看到泛政治主張,已感動不了選民。即使台灣與香港存在着長年積累的「台獨」與「港獨」傾向,「港獨」不成氣候,「台獨」也失掉民眾支持。經過二十年有多的折騰,港台兩地民眾開始回歸民生實際利益,不易再被政治口號迷惑。

  港台以外,美國乃至歐洲各國,政治也逐步回歸民生。差別只是建制政黨還脫不掉精英主義的離地,卻又無力發展經濟,讓極右翼民粹主義得勝。極右翼政權還是以政治意識形態為主,民生只是選舉口號。例如美國特朗普政權,縱使有美國強大的國家資源,也是偏顧少數利益,犧牲大多數利益。不需多時民眾也會看清他們的企圖和作為的真實表現,政治口號騙不了民眾多久。

  國際大勢是捨意識形態之爭回歸基本點,要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港台勝於歐美是少了極右翼勢力作祟。「台獨」「港獨」本屬極右翼政治傾向,但捨棄民生,結果便被選民捨棄。港台的政治發展只在開始階段,能否成氣候,關鍵是民生主張能否落到實處。否則,民眾再被欺騙,一時成功的政治人物和組織也會跌落神壇。民主選舉的作用,是讓民眾定期用選票肯定或否定主政者。

  台灣的情況,是地方政府有相對大的施政權,和相應的政治責任。例如韓國瑜在高雄,高雄政府能否在民生民政方面做出成績,反映其政府的能力與決心,也同時是他們的政治責任。不可推卸,成敗得失直接可見。

  相對地,香港立法會議員的工作只是議政,沒有施政的能力和責任,即使着重民生,又可以怎樣落實呢?政府不聽從又怎樣呢?現時香港政制底下,議員難以推動政府施政,主張民生很容易變成空話,部分建制派議員亦太單方面依賴特區政府表現,難以在政府以外爭取民眾支持,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便是如此。這些建制派議員一方面被動、依賴政府,對施政的責任心不足。另方面,當政府施政不力之時,容易被政府拖累,在民望和選舉中受挫,間接給反對派有發展、茁長的機會。

  不過,這種被動主要是自己造成的。建制派議員可利用本身資源,和動員社會資源進行政策研究,在政府和反對派議員之外,形成強力有效的政策調研、主張的力量。從而可從相對獨立的政策基礎與反對派分庭抗禮。一是監督政府;二是提出可行的政策選項,給政府壓力,迫使政府提升政策水平;三是與反對派的空頭政治形成強烈對比,也給它壓力,借此爭取更廣大民眾,特別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的支持。

  台灣韓國瑜等人有地方政府來發揮他們的施政能力,香港立法會議員不可能執政。但至少應在政策上更體現民生,表現出積極進取的態度來向選民負責,爭取民意。否則反對派重整陣營之後,在選票市場上,建制派議員未必有優勢。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