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論壇昨日在香港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論壇上作視像致辭,表示特區政府積極傳承抗戰精神,增強市民的愛國情懷,並將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及中華文化教育,培育年輕一代正確認識歷史,厚植愛國情懷。李家超指出了培養青少年正確歷史觀的重要性,這也是未來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要課題。
由於港英時代刻意漠視歷史教育,香港回歸後的一段時期也沒有重視歷史教育甚至一度取消中史課,不少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抗戰歷史要麼一知半解,要麼受到美西方影響,未能從中國角度來正確地理解歷史。近日有人以「終戰」形容抗戰勝利,這正是錯誤歷史觀的反映。「終戰」一詞來自日本。當年日本天皇宣讀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即所謂的「終戰詔書」。日本侵略為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日本政府至今沒有作出深切反省。一些人使用「終戰」一詞暴露對歷史的無知,證明了香港加強歷史教育的必要性。
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隆重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專題展覽和電影放映會,動員各區青年及學生參與本地紀念活動和實地考察等,有助於年輕一代正確了解中國抗戰歷史。自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三省、暴露其佔領中國的狼子野心,中國就開始了長達14年的英勇抗戰,揭開了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犧牲最慘重的反侵略戰爭,中國抗戰為其他戰場上的盟國提供了有力支持,為二戰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抗戰勝利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奇跡,更是中國洗刷百年屈辱、首次取得抗擊外敵入侵的全面勝利,極大提振了民族自信,成為中國走向民族偉大復興、重新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轉折點。中國人民在抗戰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屈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也為正確了解香港的抗戰史提供契機。香港曾經是祖國抗戰的大後方,為內地供應了大量戰時物資,不少海外華僑和香港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北上抗日,有力支持了內地抗戰。在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時期,中共領導的東江縱隊堅守在香港境內,拋頭顱灑熱血,與日軍英勇戰鬥。香港抗戰是全國抗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港人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反侵略的壯麗詩篇。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以及去年啟用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成為香港紀念抗戰的重要地點。
歷史會逐漸久遠,但事實和真相不容篡改。了解抗戰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才能深刻了解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迸發出巨大能量,從深重災難走向偉大復興的非凡征程,理解「何以中國」,理解香港與祖國永遠是血脈相連、命運與共,並且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築牢和平根基。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經挑戰日益嚴峻。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堅定國家民族自信,堅定道路自信,是戰勝一切挑戰的基礎。香港與祖國堅定地站在一起,必將能在未來開啟時代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