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80年前的今天,《大公報》頭版以五個鉛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國報道了抗戰勝利消息。這五個字,力透紙背,道出了全國軍民浴血抗戰迎來勝利的無比自豪,也浸透了無數同胞輾轉棘途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撫今追昔,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當家作主,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真是歡欣,真是感激,在笑顏上流下淚來!
80年過去了,甘灑熱血的英烈鐫刻在歷史的豐碑,偉大的抗戰精神也載入人類的史冊。站在今天回望歷史,我們可以告慰先輩,中華民族從未像今天這般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香港放眼世界,我們紀念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就是要銘記偉大的抗戰精神,與全國人民一道,為早日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奮勇向前。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捍衛自由獨立的正義戰爭,是與法西斯主義在東方主戰場進行的殊死較量,是中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和對手最兇殘、犧牲最慘重的反侵略戰爭。
歷史已經見證,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轉折點由此開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歷史已經銘記,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精神財富。面對侵略者的兇殘殺戮,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人人抱必死之心」「爭着死,搶着死」,多少英雄前仆後繼,毀家紓難、以身殉國。平型關前、狼牙山上、沙頭角邊……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沒有像抗戰這樣有如此廣泛的民眾動員、如此緊密的民族凝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起了新的長城,樹起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這樣的精神財富,就是民族復興不竭的精神源泉。
歷史已經說明,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一偉大真理,是從抗日戰爭的血火中淬煉而來,是中華民族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書寫的鐵律。中國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面對強敵,帶領中國人民以不屈意志和巨大犧牲,迎來了最終的勝利,證明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昭昭前事,惕惕後人。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抗戰的勝利,不僅是河山光復,更是人心光復、精神重塑;抗戰的歷史,不僅是戰爭史,更是精神史、心靈史。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紀念抗戰勝利,是為銘記歷史,更為汲取穿越驚濤駭浪的智慧與勇氣。
穿越歷史風雲,我們更加深切體會到,國家強大是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和尊嚴的基本保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每個中華兒女的中國夢,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共同努力。從救亡圖存走向強國富民,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在繼往開來的新的征程上再鑄輝煌,是歷史賦予的神聖責任。
穿越歷史風雲,我們更加深切體會到,香港的命運從來都和祖國緊緊相連。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的至暗時刻,中國共產黨高舉團結抗日旗幟,領導香港民眾及海外華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譜寫了偉大的香港抗戰史,成為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共同記憶。而在整個抗戰階段,香港同胞或出錢或出力,或冒着生命危險參與戰鬥,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是有祖國的保護和支持,正是有港人刻在骨子裏的家國情懷,困難和挑戰才能無堅不克。
穿越歷史風雲,我們更加深切體會到,傳承抗戰精神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關鍵,更是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保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傳承抗戰精神是為了早日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從貴州深山,「中國天眼」團隊探秘宇宙;到大漠戈壁,電力工程師將「死亡之海」變為「綠電藍海」;再到香港的河套,創新熱土正在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在推進「八大中心」建設中,香港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80年前的今天,《大公報》社評寫道:「日本投降了!抗戰結束了!在八年苦戰之餘,得見這勝利的偉大日子到來,我們真是歡欣,真是感激,在笑顏上流下淚來!」李太白《早發白帝城》詩,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句。抗戰勝利了,中國解放了,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我們聞捷而喜,為祖國自豪。回望歷史,再看未來,我們怎能不為偉大的抗戰勝利而驕傲自豪、怎能不為國家民族今日的富強而感慨激動。書寫新的時代篇章,建設好東方之珠的香港,這是我們這代人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