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全球貿易局勢不確定性加劇之際,中歐迎來建交50周年。歐洲理事會主席斯科塔、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明天訪華,中歐領導人將舉行會晤。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中歐關係發展重要節點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中方期待同歐方總結雙邊關係過去50年發展的有益經驗和重要啟示,規劃未來50年對話合作前景,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對外發出清晰、正面和積極的信號。
中歐建交50年來,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00倍。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額2.8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進出口額150億元,相當於建交時一年的貿易值。隨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越來越多歐盟企業以實際行動,來華開闢合作新領域,創新合作新形態。剛閉幕的第三屆「鏈博會」,為中歐企業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了眾多歐洲企業積極參與,共同築牢供應鏈合作新高地,促進了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嚴重衝擊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中歐作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主張什麼、反對什麼、合作什麼,遠遠超越了雙邊關係的範疇,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性影響,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在雙方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下,中歐關係總體上呈現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
毋庸諱言,中歐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存在差異,中歐關係也受到中美博弈、美歐政策不確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歐洲內部在發展對華關係上呈現出一定的猶疑和觀望的態度。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所謂反補貼稅、在醫療器械公共採購方面限制中國企業參與,都屬於歧視性做法。歐盟日前通過新一輪對俄羅斯制裁法案。對於歐盟在這一過程中以「莫須有」罪名制裁中方金融機構,中方表達了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敦促歐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並表明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方機構的正當合法權益。
然而,儘管中歐雙邊關係中有一些雜音,但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是彼此的機遇而不是威脅,雙方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特別是在中美已就貿易問題達成框架協議而歐美貿易談判十分艱難、隨時破裂的情況下,形勢比人強,越來越多歐洲有識之士認識到,唯有同中國加強合作,才能對抗單邊霸凌,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正如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早前訪問歐洲時指出,中歐選擇開放共贏,攜手踐行多邊主義,經濟全球化就不會逆轉。國際形勢愈是複雜,中歐就越需要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正確定位,堅定做動盪世界的穩定力量。歐盟方面也表示,願意與中方相互尊重,超越分歧,增進理解,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期待雙方共同努力。
今次的中歐領導人會晤舉世矚目,相信雙方將就彼此關切的問題進行坦誠、建設性討論。重點議題將是發展雙邊關係和應對全球政治挑戰。雙方還將討論如何推進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以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綠色轉型等雙方關心的話題。至於歐洲市場對中企擴大開放以及中國稀土對歐穩定供應問題,相信也會在今次會晤中得到討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今次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不僅着眼當前,為雙方提供管控分歧、推動雙邊關係向前發展的契機,更將為未來的發展錨定方向。中歐攜手,將照亮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