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 評/政府抗疫見成效 新常態需新思維

時間:2020-09-16 04:23:16來源:大公報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剛結束,特區政府又有大動作,一是推出第三輪抗疫基金,並預留足夠資金購買新冠疫苗;二是宣布周五起放寬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重開兩大主題公園、酒吧、卡拉OK,延長堂食至午夜等。這些措施都是重啟經濟之必須,受到業界歡迎。市民期待特區政府在疫情新常態之下更加積極有為,爭取早日推出健康碼制度,實現與周邊地區的有限度通關。

  昨日的一個好消息,就是新增的四宗確診個案全為外地輸入,無本地爆發,這是第三波疫情於七月初爆發以來最低的感染數字,而本地爆發「歸零」也是兩個月來第一次,顯示特區政府抗疫有效,為進一步放寬限聚令奠定了基礎,應記一功!

  當然,疫情形勢未許樂觀,根據本港及外地經驗,放寬限聚令重啟經濟,隨時導致疫情反彈,香港無法排除疫情爆發第四波的可能性。專家則判斷,疫情可能延續至明年底才會結束,這意味着,即使疫苗在明年第二季上市,要達到大規模接種仍需要時間,政府的任何施政,都應建基在「與疫共存」的新常態之上。

  抗疫與重啟經濟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許多國家陷入進退維谷的窘態。而做到抗疫及重啟經濟兩不誤,內地堪稱典範,這應該歸功於大規模檢測及健康碼制度。按過去的做法,只要本地個案「歸零」持續二十八天,就可以實現逐步通關,與周邊地區展開「旅遊氣泡」安排。

  問題是,既然疫情是新常態,二十八天連續清零談何容易?六月份曾連續二十多天沒有本地個案,粵港澳三地的健康碼認證呼之欲出,不料疫情殺了個回馬槍,一切從頭開始。退一步說,就算連續二十八天本地零爆發,也不能排除其後的某一天再次出現新個案,那樣的話,香港恢復通關的希望渺茫,將繼續作為「孤島」存在,這也是攬炒派孜孜以求的「港獨」狀態。

  不管是滿足商務出差、探親旅遊的需求,還是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香港不可能沒完沒了地封閉下去,推出健康碼或相關認證已是無可迴避。需要出境的人可以自願檢測,取得健康碼,回程時仍要接受檢測;對於那些不願出境或擔心私隱問題的人,可以不必申請,這其實是疫情新常態之下各適其適、兩全其美的做法。不少市民迫切希望中秋節前後能推出健康碼,他們的訴求理應得到重視,特區政府應該朝此方向努力,不能因為部分人反對通關,就完全漠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導致全港市民繼續坐困孤城。

  抗疫需要新思維,需要與時俱進,切不可一味坐等運到。當初武漢爆發疫情,中央果斷決定「武漢封城」、全民禁足,這些都是沒有先例可援,需要極大勇氣及魄力,健康碼、大規模檢測等也都是前無古人的創舉,事實證明這些做法有效。香港社會應向內地學習,有所作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