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Facebook上的詐騙廣告氾濫。\路透社;下圖: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11月5日在加州一場活動上發表講話。\美聯社
美國科技巨頭Meta的經營手法再陷爭議。路透社近日曝光一份內部文件,揭示Meta在2024年度總收入的10%來自詐騙以及違禁商品的廣告,金額高達160億美元(約1244億港元),其中僅詐騙廣告就貢獻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此外,Meta旗下多個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日均向用戶展示高達150億條「高風險內容」詐騙廣告。隨着近年來網絡詐騙激增,Meta不僅未加強反詐措施,反而放縱相關廣告而從中獲利,引發外界批評。
【大公報訊】路透社近日曝光Meta內部文件顯示,Meta至少三年未能有效識別和攔截大量高風險詐騙廣告投放,並依靠此類廣告獲取巨額收入。文件顯示,2024年Meta從詐騙、禁售商品、非法線上賭場等廣告中,預計獲得160億美元(約1244億港元)收入,佔其總收入一成。當中,Meta旗下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等社交平台,平均每天向用戶展示約150億條「高風險」詐騙廣告,而每年則從這類廣告中獲得約70億美元收入。這三個社交平台的全球用戶數量,都達到30億。
大客戶違規500次 仍可投放詐騙廣告
Meta官方對詐騙廣告實際上採取縱容態度。文件揭露,大部分詐騙行為已被Meta內部審查系統標記,但只有當系統判定該廣告客戶有95%及以上概率是詐騙時,才會進行封號。對於未達到此該門檻、但存在可疑行為的廣告客戶,Meta不僅不禁止,反向廣告客戶收取更高的廣告刊登費,作為「懲罰」措施。Meta聲稱此舉是為了提高詐騙廣告主的投放成本,但被批評等同容許詐騙犯花錢,來維持曝光度。
根據內部文件,小型廣告客戶要被系統標記至少8次涉嫌金融詐騙,才會被封號,而大客戶即便累積超過500次違規紀錄,仍能繼續投放廣告。另外,Meta的個人化廣告系統算法,會向曾經點擊詐騙廣告的用戶推送更多類似內容,形成惡性循環。
Meta內部文件明確承認,其產品已成為全球詐騙業的重要平台。安全團隊在今年5月估計,美國的成功詐騙案件,有三分之一涉及Meta旗下平台。該公司內部審查也發現,詐騙者普遍認為「在Meta平台上投放詐騙廣告,比在谷歌上更容易」。
Meta採取所謂「溫和」反詐策略。公司領導層決定不主動加強廣告審核,僅對迫在眉睫的監管行動做出回應。一份2025年2月的內部文件指出,Meta計算,詐騙廣告可能面臨的監管罰款最高為10億美元,但公司半年就能從高風險詐騙廣告中賺取35億美元。
Meta擔心詐騙廣告相關收入的減少會影響其業務收入,負責審核可疑廣告客戶的團隊被設定了上限:任何打擊行動不得導致公司總營收損失超過0.15%,即1.35億美元。
佔年收入10% Meta唯利是圖捱轟
Meta平台近年經營手法屢惹爭議,被外界批評唯利是圖,長期忽視絕大多數用戶舉報的詐騙行為。安全人員估計,在2023年,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戶每周提交約10萬份關於詐騙分子發送訊息的有效舉報,但Meta忽略或駁回了其中96%的舉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Meta投放金融詐騙廣告展開調查。2024年,英國的監管機構表示,2023年與支付詐騙相關的損失中,有54%涉及Meta旗下平台,超過其他所有社交媒體的總和。
面對外界批評,Meta發言人回應稱,所謂詐騙和違禁品商品廣告佔其總收入一成的說法是「粗略且過於寬泛的」,實際比例更低,但其並未提供確切的數字,強調Meta今年以來亦刪除超過1.34億條詐騙內容。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