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波詭雲譎/肯尼亞大選結果現爭議 首都爆騷亂

時間:2022-08-17 04:24:42來源:大公报

  圖:支持前總理奧廷加的民眾15日在首都內羅畢街頭示威。\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美聯社、《金融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5日,肯尼亞選舉委員會主席在一片爭議聲中宣布,該國副總統魯托險勝,當選為新總統。然而,選舉委員會7名成員中的4人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支持肯尼亞前總理奧廷加的民眾湧上首都內羅畢等城市街頭,投擲石塊、焚燒車胎,警察發射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周在上任後第二次訪問肯尼亞,他聲稱非洲不是大國競爭的角力場,但美媒直接挑明布林肯之行就是為了抗衡中國和俄羅斯在非洲的影響力。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此前也宣布,將於12月中旬在華盛頓舉行美國非洲領導人峰會。分析指,華府想要調整與非洲的關係,爭奪在非洲的影響力,肯尼亞是美國非洲政策的一個重要抓手。

  奧廷加拒絕接受結果

  肯尼亞大選9日開始投票,在4名總統候選人中,現任副總統魯托和前總理奧廷加是最熱門人選。選舉委員會主席切布卡蒂15日在國家計票中心公布結果,魯托得票率為50.49%,奧廷加得票率為48.85%,魯托當選為肯尼亞新總統。

  然而,就在公布結果前,選舉委員會7名委員中、包括副主席切雷拉在內的4名委員表示,他們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因為點票過程最後階段的「不透明」。奧廷加的助手也向支持者喊話,將計票中心形容為「犯罪現場」。他隨後和大批支持者衝進計票大廳,向切布卡蒂等人扔椅子等雜物,場面一片混亂。切布卡蒂稱另外2名選舉委員會委員不幸在衝突中受傷。

  魯托在勝選演講中表示,選舉委員會內部的分歧只是一場「鬧劇」。奧廷加的發言人稱,由於有過半數選舉委員反對點票結果,因此選舉結果應屬無效。奧廷加16日表示,拒絕接受選舉結果,會在7天限期內向最高法院提出挑戰。最高法院將有14天的時間進行裁決。如果最高法院宣布大選無效,就必須在60天內重新投票。

  肯尼亞近年多次總統大選後都爆發嚴重衝突,2007年的騷亂造成至少1200人死亡、60萬人流離失所。由於肯尼亞人對過去的選舉後暴力創傷猶存,魯托和奧廷加早前承諾,若選後出現爭議,會在法院而非街頭解決。但他們的呼籲阻止不了奧廷加的支持者們。在奧廷加的大本營基蘇木市,憤怒的民眾上街示威,他們投擲石塊、放火焚燒輪胎,和警方爆發衝突,警方施放催淚瓦斯驅離人群。法新社披露,在奧廷加很受歡迎的內羅畢馬塔雷貧民窟爆發的抗議活動中,警察發射了實彈。有示威者表示,奧廷加的選票被偷走了,「不要再對肯尼亞人撒謊了,我們都知道奧廷加贏了」。此次大選是77歲的奧廷加第五次參選,他16日呼籲支持者保持冷靜。

  美國援非口惠而實不至

  55歲的魯托是肯尼亞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但他長期以來一直將自己形容為「窮人的守護者」。自2013年以來,魯托一直擔任現總統肯雅塔的副總統,肯雅塔也承諾在今年的大選中支持魯托。但兩人在2018年公開失和,肯雅塔轉而支持奧廷加。分析稱,為了在政治上與肯雅塔拉開距離,也為了轉移民眾對高通脹的不滿,魯托在本次大選中大肆炒作中國議題,揚言要驅逐搶了肯尼亞人工作的中國人。

  奧廷加對華態度相對審慎,他表示,西方國家在中國之前就來了,中國填補了非洲基礎設施開發的需求,與北京合作並不意味着將其他國家排除在外。肯尼亞中國問題專家卡文斯認為,在民眾面臨生活成本上升和高失業率之際,魯托選擇攻擊中國,可能只是一種「爭取選票的方式」。新總統上台之後的對華政策究竟如何,還需要觀望。

  肯尼亞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夥伴,中國在肯承建的蒙內鐵路、卡瑞曼紐大壩等工程,成為肯尼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助推器。然而,在支援非洲經濟建設領域,美國始終缺乏具體的、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措施。約翰內斯堡大學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孟大為表示,非洲領導人「不再對連美國自己都一直未能實現的民主和人權理想說教有任何興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