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年中經濟觀察/韌性強活力足 中國經濟增長有支撐

時間:2025-07-18 05:02:42來源:大公报

  圖:韌性強活力足 中國經濟增長有支撐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60536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當日表示,上半年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力顯效,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細看上半年中國經濟答卷,底盤之「穩」的特點鮮明,「進」的步伐堅定,「新」的動能累積,「暢」的循環改善。儘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的不確定性,但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上半年中國經濟,底盤之「穩」的特點十分鮮明。從觀察宏觀經濟的四大指標來看,增長是穩中略升。

  從就業看,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從物價看,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略有下降,但6月份CPI在連續4個月下降後轉漲,同比上漲0.1%。從國際收支看,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創同期新高;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3174億美元,連續6個月保持增長。

  廣西財經學院教授許露元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在多重挑戰下展現出顯著韌性,生產供給穩定增長,國內需求持續擴大,為全年經濟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成果引國內外廣泛關注

  穩住經濟大盤的同時,「進」的步伐邁得堅定。各個地方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從數據來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都取得新的一些成績。一些先行指標和積極因素都在改善,顯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從生產來看,服務業經過多年轉型後,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提升。從需求來看,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在加快。從出口來講,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2.9%。從新動能發展來看,新動能繼續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乾宇表示,「上半年,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我們的發展更加綠色、更加低碳,更加符合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特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1.1%,繼續領跑,凸顯了現代服務業貢獻提升。」

  今年上半年,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從DeepSeek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賽,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廣西財經學院教授許露元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三方面因素:一是新能源車、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細分賽道需求持續旺盛,為產業鏈上游提供了持續增長動力;二是政策端對「新三樣」出口、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等方向加大支持,促使產業投資結構優化、產能釋放加快;三是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推進,帶動技術密集型領域實現量質雙升。

  新消費蓬勃發展 內需穩步擴大

  今年以來,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生產、暢通循環。從統計數據看,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

  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民坤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國內需求穩步擴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速推進,要素流動更趨順暢,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朱啟貴表示,新消費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比如說健康、數字消費、養老等等都不斷取得了新的成就,因此可以預期擴內需工作會有高質量的成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