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安-225運輸機2020年降落在以色列機場。\資料圖片
2月27日,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225在基輔市附近的戈斯托梅利激戰中遭俄羅斯軍隊摧毀。這架飛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起飛重量最大的飛機。
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說,修復這架運輸機將耗資超過30億美元,至少需要5年以上時間。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及總統澤倫斯基相繼確認這個消息。但俄羅斯媒體人士反駁稱,網上流傳的所謂俄軍摧毀安-225運輸機的圖片是假消息。
蘇聯時期,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共同建造出了這架名為「Mriya(意為夢想)」的超級飛機,且世間僅此一架。2017年12月,筆者曾在安東諾夫機場登上了安-255。在鋼鐵「巨獸」腹中,兩層建築一般的駕駛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俄烏兩大民族是構成俄羅斯帝國和蘇聯的主體民族。兩國攜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蘇聯的載人航天之父科羅廖夫出生在烏克蘭日托米爾州,俄羅斯帝國時期的偉大畫家列賓出生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州,俄羅斯帝國時期的偉大作家果戈里出生在烏克蘭的波爾塔瓦州,元素周期表的創造者門捷列夫曾在基輔擔任教師……
然而,曾經攜手共進的民族,在蘇聯解體,各自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後,卻走上了一條漸行漸遠的道路。
2014年俄羅斯出兵拿下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陷入戰爭,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也戛然而止。在俄烏兩國,是「學術上的同志和私交上的朋友」關係的科學家和學者難以勝數。2月24日的戰爭打響後,一位熟識的烏克蘭學者告訴我,他們現在為了防止被炮火傷及,已經帶着自己家的狗躲進了防空洞裏;科學院附近現在每天很多人都在地鐵站躲着。
根據俄媒報道,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高校教授,以及科技教育工作者發布的反戰公開信已經得到兩千多個簽名。
現在同室操戈,這樣的爭鬥怎麼會有輸贏?\(張浩 前駐烏克蘭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