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賴斯(右)在洛克菲勒大學實驗室指導學生\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新華社報道:2020年諾貝爾獎5日起揭幕。當地時間5日上午,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公布,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邁克爾.霍頓共獲殊榮,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貢獻。評獎委員會表示,丙型肝炎病毒的發現,使血液檢測和研發抗病毒新藥成為可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當地時間5日上午11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及邁克爾.霍頓,以表彰他們自上世紀70年代起,在發現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貢獻。阿爾特最早確認一種未知病毒會導致「非甲型非乙型」慢性肝炎。霍頓用新方法分離出這種病毒的基因組,隨後病毒被命名為丙型肝炎病毒。賴斯則證明,無需其他病原體,丙肝病毒自身即可導致慢性肝炎。
3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869萬港元)獎金。諾獎基金會上月發布公報稱,由於財政狀況改善,今年每項諾獎的獎金都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等5個獎項,將在6日至12日期間陸續公布。
消滅丙肝任重道遠
評獎委員會表示,確定致病因子,是對傳染性疾病進行有效干預的關鍵。3位生醫獎得主發現丙肝病毒,是人類對抗病毒性疾病歷史中的一個里程碑式成就,「得益於他們的發現,現在我們能以高靈敏度的血液檢查查出該病毒,從而消除全球多地的輸血後肝炎。他們的發現亦使對抗丙肝的藥物得以快速開發,丙肝首次得到治愈,為根除這一疾病帶來了希望。」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人們已找到檢測甲型及乙型肝炎的方法,但阿爾特發現,在輸血後發現的肝炎樣本中,存在大量「非甲型非乙型」病例。受當時研究手段限制,阿爾特團隊未能發現致病元兇,但通過在黑猩猩身上培養第三種肝炎感染血清,為霍頓等人的研究鋪路。
霍頓團隊接過接力棒,於1989年分離出丙肝病毒RNA片段,讓丙肝檢測進入精準化新階段。此後,賴斯更進一步,比較了大量從患者體內分離出的丙肝病毒RNA,找到「共有序列」,並成功證實此RNA可令黑猩猩感染乙肝。他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篩選丙肝藥物的工具,為開發抗病毒藥物奠定了基礎。
在醫學史上,只有屈指可數的慢性疾病可治愈,丙肝正是其中一種。然而,目前甲肝和乙肝已有預防疫苗,丙肝卻因病毒更易變異,至今仍無針對性疫苗。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仍有約7100萬丙肝患者,而且很多人沒有診斷和治療的條件。世衞制定了2030年消滅丙肝的目標,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與新冠疫苗研發
評獎委員會秘書佩爾曼在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已與阿爾特及賴斯取得了電話聯繫。由於時差問題,佩爾曼聯繫獲獎者時,對方大多仍在睡夢中,因此他不得不多次撥打電話,才終於接通。佩爾曼表示:「他們都非常驚訝和高興,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阿爾特形容自己凌晨時分接到來自斯德哥爾摩的電話,是「最好的鬧鐘」。他表示,在「瘋狂的新冠病毒疫情顛覆一切」之際,終於出現了好的轉機。賴斯則表示,最初以為接到的是惡作劇電話。賴斯5日對媒體表示,看到丙肝患者用藥後痊愈,就是最好的獎勵。他預測,隨着基因測序技術和其他科技的進步,人們很快就能利用特效藥和疫苗等戰勝新冠疫情,「我對未來十分樂觀」。賴斯和霍頓均參與了新冠疫苗研發。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原定於12月10日舉行的諾獎頒獎禮亦被改到線上舉行。諾獎基金會理事長海肯斯滕稍早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人類的重大危機,同時亦說明了科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