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美七發貿易金融戰 日本失落三十年

時間:2020-07-27 04:24:24來源:大公報

  圖:美國議員1987年在國會山前砸東芝收音機\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日經新聞網》、彭博社、新華社報道:回顧歷史,美國對於可能挑戰其霸主地位的第二大經濟體,向來是不遺餘力打壓。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美國對當時的世界第二強國日本發起了漫長的貿易戰和匯率戰,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其半導體的領頭羊地位也在美國全面圍堵下,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高速騰飛,在1960年至1970年間,該國國民生產總值(GDP)有7年都以10%以上的高速率增長。日本產品也迅速攻佔美國市場,例如日本鋼鐵在1976年佔到美國進口鋼鐵總量的五成以上,日本汽車也在1980年佔據美國逾兩成市場。美日貿易逆差因此飛速增長,在1981年,美日貿易逆差超過500億美元,佔到美國當年整體貿易逆差八成,引起華府高度警惕。美國因此對日本發動七次貿易戰及金融戰,逼迫對方簽下《廣場協議》,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

  多次利用「301調查」

  面對日本的崛起,華府上下都充滿了敵視態度,許多媒體聲稱「日本正在經濟侵略美國」、「這是一場新的珍珠港偷襲」,當時還是地產商人的特朗普也多次上電視指責「日本正在有系統地吸美國的血」。美國政府則開始頻頻利用《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在1976年至1989年間,對日本產品進行20次「301調查」,絕大多數以日本讓步自願限制出口告終。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半導體之戰。在日本政府70年代的大力補貼下,日本半導體的發展欣欣向榮,在1986年佔到全球市場五成,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更是佔領八成市場,奪走了美國原本的主導地位。華府立即啟動「301調查」,要求日本終止傾銷行為,並要求美國在日本的市場份額擴大一倍至20%。美日同年簽訂第一次《半導體協議》,但美國半導體業依然沒有起色,里根政府因此在1987年宣布對價值3億美元的日本電子設備加徵100%的報復性關稅,逼日本增加進口美國貨。1991年,美國迫使日本簽訂第二次《半導體協議》,五年協議期結束後,美國半導體在全球和日本的市場均擴張至三成左右。而日本半導體業在美國的絞殺之下榮光不再,2019年的全球份額約為10%,比起巔峰時期遠遠遜色。無獨有偶,美國對於日本計算機也動用了類似的圍堵手段。

  另外,在「301調查」等手段無法有效緩解美日貿易逆差的情況下,美國還向日本貨幣開刀。1985年,美國強迫英、法、日和西德簽訂《廣場協議》,以幫助美元貶值,平衡美國赤字。其中日圓受創最深,1985年至1987年,日圓對美元升值超過50%,嚴重傷害了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與此同時,國外熱錢迅速湧入,日本房價暴漲,形成泡沫經濟。在1990年泡沫破碎後,日本經濟萎靡不振,政局也動盪不安(十年換七任首相),進入了失落的三十年,美國的圍堵這才告一段落。

  日無原則順從導致崩盤

  恆大研究院認為,當年日本對美國無原則順從,結果貿易戰不斷升級,直到日本應對失當崩盤。這段歷史體現了美國對於可能挑戰其霸主地位的第二大國,向來是不遺餘力打壓,充分暴露了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本國利益優先的本質。

  但也有樂觀觀點認為,日本汽車業就從美國打壓下突圍。例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赴美設廠,截至2019年已累計在美投資220億美元,在美國僱用近14萬員工,這種本土化生產不僅有助於化解貿易戰風險,也增加了美國消費者對日本品牌的認同度。新華社認為,後發國家在追趕式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引發守成國家的打壓,如果應對得當,這種打壓無法得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