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接力研發鋰電池 三雄奪化學獎

時間:2019-10-10 04:24:26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綜合法新社、中新社、諾貝爾官網報道: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9日揭曉,三位為鋰離子電池研發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摘下桂冠,分別是97歲高齡的美籍德國科學家古迪納夫、77歲的美籍英國科學家惠廷厄姆,以及71歲的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他們開發和不斷改進鋰離子電池,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鋰離子電池自1991年進入市場以來,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如今它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還可大量儲存太陽能和風能。瑞典皇家科學院感謝三位獲獎科學家為鋰離子電池做出的貢獻,他們「為無線、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為人類帶來了最大效益」。

  石油危機催生鋰電池

  惠廷厄姆1941年出生於英國,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後學位,隨後加入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能源問題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惠廷厄姆也因此開始研究如何擺脫化石燃料。他創造性地使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製成首個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的輕便和電量遠勝過當時市面上的碳鋅電池和鎳鎘電池。不過,由於金屬鋰過於活潑,反覆充電後容易形成結晶,繼而造成短路、發生爆炸,且電池僅能產生2伏左右電力。後來,隨着石油價格在80年代下降,埃克森美孚砍掉了惠廷厄姆項目,他在1988年前往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校區繼續研究電池至今。

  同樣地,石油危機也讓古迪納夫開始對電池產生興趣,時年50多歲的他開始轉方向研究電池,他當時猜測,如果電池中的負極採用金屬氧化物而不是硫化物,將能提升電池的電力。經過系統性研究後,古迪納夫在1980年將正極原材料改為氧化鈷,製出能生產4伏電力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的改良做出了突破性貢獻。古迪納夫此後一直潛心研究,又陸續發現了錳基尖晶石和磷酸鐵鋰等適合用於正極的材料,不斷改進鋰離子電池的效力和安全性,被稱為「鋰電池之父」。2017年,已屆94歲高齡的古迪納夫,還率領團隊打造出首個「全固態」鋰電池。

  在西方80年代對替代能源的熱情開始下降時,日本電子公司正迫切渴望研究出輕質、可反覆充電的電池。供職於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的吉野彰做出了巨大貢獻,他1985年時以古迪納夫的電池為基礎改進,將活潑的金屬鋰負極換成石油工業的副產品──石油焦,這使得電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可以在性能降低之前反覆充電幾百次。就這樣,鋰離子電池終於可以進入市場。

  1991年,索尼公司發布首個商用鋰離子電池,將其應用於相機、隨身聽、CD播放器等輕便電子設備上,完全革新了電子產品。

  得主呼籲關心氣候變化

  今次的三位得主,從21世紀起就是化學獎得獎的大熱人選,在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公布結果之後,外界都認為實至名歸。古迪納夫已年屆97歲,刷新了得主最年長紀錄,他表示很榮幸收到諾獎,並調侃道「活到97歲,你無所不能。」

  惠廷厄姆在表示感謝之餘,呼籲「希望諾獎能使大家更加關心能源未來。」吉野彰也表示,氣候變化是當今非常嚴峻的挑戰,鋰離子電池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很大幫助。吉野彰還感謝了另一位得主古迪納夫,表示「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非常照顧我。」據悉,兩人從80年代起就成了朋友,吉野彰每年都會去得州看望對方。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