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BBC及英國《衛報》報道:疫苗的懷疑言論幾乎是疫苗發明伊始就出現了,甚至引發反疫苗運動。民眾對疫苗的不信任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疫苗引發自閉症的謠言、宗教因素以及對政府的不信任。
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在一名八歲的兒童身上進行了牛痘病毒注射實驗,後者成功免於天花感染。「疫苗」自此出現在了公眾視野。
最開始,人們對疫苗的懷疑是出於宗教原因,認為疫苗中含有老鼠和豬的DNA以及牛的血清。事實上,正規疫苗的最終產品都是高度提純的,不存在「不潔」問題。
而20世紀的一篇論文讓反疫苗運動愈演愈烈。1998年2月,英國醫生安韋克菲爾德在着名醫學期刊《刺針》上刊登論文,表示麻疹等疫苗導致了部分孩子免疫系統超負荷,導致結腸炎,甚至引發自閉症。即使安韋克菲爾德2004年也出來澄清論文證據不足,但仍無法消除家長對疫苗的恐慌。
此外,對政府和大型機構的長期不信任也是一大原因。在美國,民眾認為政府為疫苗生產商的利益,故意隱瞞疫苗的風險,並誇大疫苗的作用。意大利反疫苗運動也被《衛報》形容為「上升到了民粹主義陣營對於醫療注射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