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島內TVBS電視台與聯合報舉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會2日晚間舉行,候選人鄭麗文(左起)、卓伯源、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弘及羅智強首度同台出席辯論,會前先禮後兵、握手合影。\資料圖片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白熱化,在近日舉行的電視辯論會上,6位參選人首度同台交鋒,兩岸路線成為各方辯論焦點。受訪專家表示,各位參選人都提及「九二共識」,但兩岸路線闡述較模糊且保守,新任黨主席應嘗試尋找破解和遏制綠營「抗中抹紅」牌之法。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舉行投票,在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堅持交棒、「政治明星」台中市長盧秀燕婉拒參選的情況下,此次國民黨主席參選者多達6人,為2017年選舉後參選者最多的一次。
較往次選舉有所不同,此次參選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前「立委」鄭麗文、「立委」羅智強、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以及海基會前顧問蔡志弘,都不是藍營傳統意義上的「大咖」,資歷最深的郝龍斌在國民黨內部也不具備強勢威望。
多家民調顯示,郝龍斌、鄭麗文與羅智強支持度較高,其中郝龍斌、鄭麗文具有一定領先優勢。
島內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表示,三人各有特色,郝龍斌曾任台北市長「輩分」較高,鄭麗文網絡支持度高且批評綠營戰力強,羅智強是參選人中唯一有公職者,又在社交媒體擁有百萬粉絲。
上屆選舉中的「黑馬」張亞中繼續堅守其政見,鈕則勳認為,張亞中特別強調理念與期許,但如何讓理念落實、令藍營地方政治人物接受,張亞中沒有給出明確答案,民調上也落於下風。
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選情激烈,早前已舉辦兩場電視辯論會都有參選人缺席,10月2日晚的辯論會則首次有6位參選人齊聚,時長更長也更具硝煙味。
「九二共識」是最大公約數
在備受關注的兩岸路線上,各位參選人都高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旗幟,具體論述則有所不同。郝龍斌拋出「中美等距友好」,鄭麗文主張兩岸「強強聯手」,羅智強提出找回兩岸政策自信,張亞中則呼籲兩岸先「和」再「合」,共創美好未來。
鈕則勳分析指,國民黨內對「九二共識」有認知與支持,也自然是各位參選人的「最大公約數」,兩岸和解、互動也是共同的主張,但是針對如何啟動對話、維護和平,乃至於兩岸未來走向,除張亞中外都沒有給出清晰的策略與做法。
鈕則勳進一步指出,儘管張亞中提出啟動「國共對話」、簽署和平備忘錄等舉措,以及兩岸統合的路徑,但由於目前國民黨在野,執政的民進黨掌握台灣社會氛圍,面對綠營「抗中抹紅」的操作,張亞中尚未給出有效解方。
「兩岸議題敏感,國民黨現在都不敢做很明確的表態」,鈕則勳認為,未來新任黨主席就職後,應該舉辦兩岸理念路線辯論,尋找黨內最大共識,並與台灣社會的整體氛圍做結合,尋找破解「抗中抹紅」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