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睡的人叫不醒。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便是如此。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反映其全面限縮兩岸交流的高壓政策不得人心,而且島內民調顯示,63%台灣民眾不滿意賴清德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認為其「台獨」言行不利兩岸關係,近九成人認為兩岸有必要繼續維持溝通管道,近半民眾期待兩岸加強經貿關係。對於台灣主流民意強烈呼籲改善兩岸關係,外界原本期待賴清德和民進黨檢討現行的兩岸政策,不料賴當局完全漠視台灣民意的呼聲,仍然拋出「台獨」意味濃厚的「三大使命」,包括「面對中國威脅要把台灣顧好」,「增加防務預算保護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改變島內投資都在大陸、讓企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雖美其名曰「使命」,但其實是重彈「獨」調,其本質還是「兩岸互不隸屬」、「倚武謀獨」、「脫鈎斷鏈」。
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同胞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數十年來,大陸方面一直致力推進統一進程,兩岸關係獲得長足發展。尤其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互動往來日益密切,給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充分說明兩岸和則兩利、合則雙贏。而賴清德和民進黨死抱「台獨」路線,自然視大陸方面為「威脅」,但實際上,對台灣最大的威脅就是賴清德之流的「台獨」政客。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時堅持「九二共識」,改善兩岸關係,台海局勢和平穩定。但2016年5月民進黨上台後,奉行「台獨」路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大幅倒退,台海局勢持續緊張。今年3月,賴清德悍然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拋出所謂「17項策略」,猖狂挑釁大陸,煽動「反中抗中」,阻撓兩岸交流合作。這是對兩岸關係的嚴重破壞,是兩岸關係變壞的直接原因,充分坐實其是「兩岸和平破壞者」「台海危機製造者」。
賴清德為了圖謀「台獨」,甘願淪為美方「遏華」的棋子,對美方百依百順、卑躬屈膝,所謂「增加防務預算」是賴清德向美方遞交的又一份「投名狀」。近年美國政客不斷鼓吹台灣方面的防務預算要佔GDP約5%,擺明就是要賴當局編列更多預算購買美國武器。上月,賴當局公布的2026年度政府總預算草案中,防務支出達到新台幣9495億元(約合312.7億美金),佔GDP約3.32%,並聲稱「將在2030年前讓防務預算達到GDP的5%」。這些天文數字般的預算除了吃肥美國軍火商,對台灣的安全毫無保障作用。九三閱兵再次反映大陸軍力已遠遠地把台灣方面甩在後面,無論台灣買多少美國武器,都阻擋不了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真正能保護台灣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只有推進統一。
賴清德除了在政治、軍事上與大陸對抗,還妄圖在經濟上與大陸「脫鈎斷鏈」。其實,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乃是經濟規律使然。兩岸語言相通、文化相近、交通便利,而且大陸市場廣闊、商機豐沛,當然成為台商投資的熱土。早在李登輝執政的年代,就已經鼓吹台商「南向」投資、疏遠與大陸的經貿往來,但多年來兩岸經貿總額佔台灣出口接近四成,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今年4月美方掀起關稅戰,台灣地區被徵收20%的疊加關稅,大大削弱台灣進口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島內業界紛紛呼籲賴清德改善兩岸關係,加強兩岸經合,以解出口困境。但賴清德卻背道而馳,阻撓兩岸經合,無異於斷了台灣業界的財路。
賴清德上台一年多,其「親美仇中」的「台獨」路線的嚴重危害性已然顯現。它不僅阻礙台灣經濟發展,更把台灣推向戰爭的火坑。最近島內多份民調顯示,台灣多數民眾不滿意賴清德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避免戰爭。如果賴清德和民進黨繼續漠視台灣主流民意,必遭台灣主流民意更大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