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台胞許瑋泰用心烹製美食。右圖:台胞許瑋泰餐廳的美食品種豐富。\受訪者提供
「大陸的發展空間更大,機會也更多。」台胞許瑋泰向大公報表示,「在這裏的我,心裏有火,眼裏有光,我未來會在大陸開設更多的餐廳。」早前他已完成了第三家店和第四家店與設計師的溝通工作,即將進場,預計在5月1日之前可以完成開店前的籌備工作。回顧在大陸打拚這20年,他從擺攤做起,經歷重重困難,憑着「不認輸」的韌勁,終於在河北雄安新區的餐飲市場闖出一番天地。「我想要雄安的客人體驗到原汁原味的台灣美食,我也應該回歸初心。」\大公報記者 朱燁北京報道
讀高中時已頻繁往來兩岸的許瑋泰對大陸並不陌生,25歲時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餐廳,名叫「燒肉人」。他說當時主要沾了「信息差」的光,賺到的是「燒肉」一詞帶來的新鮮感。此後他扎根大陸發展。後來遇到新冠疫情,由於資金問題而結束生意。隨後,他走訪了廈門、福州、成都、重慶等多個城市,最後還是回北京,把位於大郊亭的競園打造成一個小型的商業綜合體,希望能幫助一些生意出現問題的餐飲業主。然而,他又一次遭遇理想主義反噬,「我想打造不收租金的餐飲烏托邦,結果把競園也賠進去了。」
雄安創新氛圍有助創業
2023年5月許瑋泰決定東山再起,從最基本的擺攤開始做。一切彷彿又回到原點。在北京通州「日落市集」的暮色裏,許瑋泰蹲在180元(人民幣,下同)日租的停車位上,將一盒雞肉飯遞給顧客。這個曾坐擁十餘家餐飲門店的男人,在套圈遊戲和烤魷魚攤位的夾縫中重整旗鼓,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秋霞飯店」創業路。「第一天只做了837元的生意,回家和女朋友抱頭痛哭了半小時。」
「秋霞」是許瑋泰母親的名字,「秋霞飯店」有他對家人、故鄉的思念。許瑋泰說,這段擺攤經歷勾起了他兒時的不少回憶,「那時候母親經營小吃店,放學後我也不能出去玩,只能在小吃店幫忙。」
2023年8月,在朋友的鼓勵下,許瑋泰從北京來到雄安,發現這裏濃厚的創新和創業氛圍與他十分契合,當下就有一個想法浮現腦海:我要把握住這次機會,在雄安開餐廳。「之前我做過日式燒肉,學習過泰餐、法餐,但唯獨忘記了,最熟悉和最眷戀的其實是台灣的味道。」去年7月,真正的「秋霞飯店」誕生了。菜單上的「廟口粉肝」「海白蝦佐五味醬」等菜品,便是來自於許瑋泰兒時媽媽在台北農村菜市場推車賣小吃的難忘記憶。
「一年的租金是28000元,我借了15萬,交完租金和雜費,還剩10萬元左右。」許瑋泰在雄安容城縣老城區的一所簡易民房裏再次開始了新的追夢之路。「我始終認為大陸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而且會越來越好。」這種堅信讓他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
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許瑋泰的餐廳很快在當地「走紅」,排隊的情景非常驚人。「每天排隊的人從這個院子一路排到了那個巷口。」開店不足半月,日流水已經近乎7000元,隨後兩個半月,總流水突破30萬元。這在人均消費並不高昂的雄安相當難得。數月後,許瑋泰又遇到一位「貴人」,建議他進軍雄安華望城,開設第二家店舖。華望城相當於雄安的「CBD」,該區域聚集着中關村系科技企業及北京外溢的保障性住房項目,人流潛力巨大。於是,第二家店在去年年底火速開業,儘管只有60平米的空間,流水卻創出新高、營收穩定。
「在大陸創業的過程中,讓我開始慢慢相信,如果一個人若是堅定不移地朝着一個目標努力,終會有回報的。」許瑋泰認為,自己現在才算在雄安扎了根。他會不停地繼續向上生長,就像雄安這座城市一樣,每天都在奮力前行,每天都是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