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島內的「台獨」學者炮製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名稱「脫中入北」,讓「台獨金孫」、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龍心大悅」。所謂「脫中」,就是「脫離中國」、「台灣地區從中國分裂出去」;至於「入北」,這個「北」是指「全球北方(北半球)」,說穿了,就是指美國。所謂「脫中入北」其實就是「脫中入美」。這種說法比民進黨一直以來叫囂的「抗中保台」和「聯美抗中」的「台獨」路線更為露骨和猖狂。然而,民進黨當局真的能「脫得了『中』,入得了『美』」嗎?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進黨當局若膽敢宣布「台獨」,大陸方面必按照《反分裂國家法》採取有力措施。近三年,解放軍在台島周邊舉行了六次大規模軍演,有效地震懾了「台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此外,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全球183個國家已與中國大陸建立了外交關係,「台獨」在國際社會毫無立足之地。
在經濟上,兩岸經貿往來密切,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305.3億美元大幅增長到2024年的2929.7億美元,由此顯示兩岸經貿關係持續加強。多年來,大陸都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地、最大的貿易夥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佔台灣總出口約四成,兩岸貿易總額約佔台灣對外貿易三成。大陸還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尤其自2014年後,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超過一千億美元,在2021年更達到1700億美元、2022年也有1565億美元。這些巨額貿易順差為台灣方面發展經濟民生提供穩定而牢固的動力來源。所以,民進黨當局雖然不樂見兩岸經貿合作緊密,雖然叫囂「脫鈎斷鏈」,但上台後也不敢貿然取消實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無論在政治層面,還是在經濟層面,台灣地區都無法「脫中」。至於「入北」或「入美」,更是民進黨當局一廂情願的妄想。過去40多年來,台灣方面向美國買了超過7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至今都沒有換來美方「出兵護台」的承諾。在經濟方面,台方一直期盼與美方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但美方大玩「拖字訣」,只是要求台灣方面擴大進口美國瘦肉精豬、牛肉,但當台方「聽令行事」後,美方卻以國內經濟問題為由擱置商談自由貿易協議事宜。這次「關稅戰」,賴清德當局更是被美方耍得團團轉,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台灣方面仍一度被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徵了32%的重稅。正如島內輿論指出,賴當局「脫中入美」的下場就是被美國全部吞掉不吐骨頭。若非喪心病狂,怎會有此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