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採訪團一行在袁隆平院士親書的「飽飯碑」前合影。\大公報記者姚進攝
【大公報訊】記者姚進、恩琛報道:「福地懷化 開放向海」──東南亞、粵港澳主流媒體懷化行採訪團一行日前來到湖南懷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把良好生態作為最大優勢、最大潛力和最大後勁,圍繞「一主兩特」產業發展,致力打造新時代農業產業化的「靖州現象」。
湘企參與歐盟標準起草工作
位於靖州產業開發區的湖南億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裏,一堆堆成捆的竹製材料吸引記者們眼球,通過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經過加工的竹子造的卡車車廂板,這是一種全新的綠色材料──定向重組竹集成材和大規格竹基纖維複合材。
這家成立於2023年8月的年輕企業,憑藉其先進的竹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體系,在行業內迅速崛起。公司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響應國家「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鋼」的倡議,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特別是其卡車車廂板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地142畝,公司及團隊擁有40餘項國家專利和4項國際專利,是歐盟新能源竹製卡車廂板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公司負責人介紹,到2026年公司將實現年加工竹材16萬立方米,產值15億元以上。
11日,採訪團來到位於洪江市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感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工作與生活的足跡,領悟「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力量。現場工作人員介紹,1953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安江農校,在那裏工作和生活37年之久。也是在這裏開始着手對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序幕。
在安江農校紀念園,依舊保留當年各類教學及科研設施,如袁隆平舊居、辦公樓以及雜交水稻溫室、圖書館、魚塘、試驗田、游泳池等。採訪團來到袁隆平院士親筆手書的「飽飯碑」前,只見大紅底面上「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幾個大字,話語樸實而又大氣,令人不禁回憶起袁隆平院士的偉大成就,深圳新聞網記者唐娜感嘆地說:「在這樣的小鎮上,袁隆平院士讓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也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他的這種精神令人佩服,值得我們學習。」
在芷江勝利城 感悟抗戰精神
採訪團一行隨後來到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七里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舊址的受降紀念坊,在陽光下巍然屹立。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介紹,芷江受降紀念坊呈「血」字造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被譽為「中國凱旋門」。「芷江立足豐富而獨特的和平文化資源,培育和擦亮和平文化品牌。」吳建宏表示。在參觀過程中,柬埔寨《金邊晚報》記者王國立表示,在芷江感受頗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增強中國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