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島內這波疫情嚴重,連日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萬宗,讓保險公司大失預算。圖為台北民眾排隊打疫苗。\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台灣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連日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逾八萬宗,掀起一波防疫保單理賠潮。台當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公布最新統計,截至5月23日,防疫險理賠金額達新台幣25.82億元,已超過保費收入的21.19億元。由於確診人數仍未達到高峰,台灣多家保險公司預測,6月才是理賠最高峰。尤其確診或隔離保戶多會等隔離或治療結束後才申請理賠,理賠金額呈現一定延遲,損失將持續擴大。台當局預料,防疫險理賠總金額可能超400億元。島內輿論擔心,由於理賠金額巨大,恐超出保險公司負荷,民眾可能拿不到賠償金,甚至還可能引發金融風暴。
據新華社報道:新冠肺炎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來勢洶洶,台灣防疫「節節失守」。截至24日,不到兩個月台灣新增90多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死亡個案超600例。嚴峻疫情之下,一場「保單鬧劇」折射出台灣防疫的亂局。
島內疫情刺激投保需求,十多家產險業者紛紛推出保費最低500元(新台幣,下同)、確診或匡列隔離賠付3萬至5萬元不等的防疫保單。據台當局金融監管機構統計,產險業者已承保269萬件,還有100多萬件排隊審核中。
確診急增超過保險業預期
確診人數急增並持續保持高位,讓理賠件數和預期損失遠超業者可承受風險胃納範圍。台金融監管機構推估,防疫險理賠總金額可能超400億元。有島內媒體指出,「台灣防疫保單熱賣,幾乎創造了全球第一的荒謬狀況」,眾多確診、隔離的民眾擔心拿不到理賠,還可能引發金融風險。
早前疫情相對平穩時,島內保險企業想「大賺一筆」,熱推防疫險。如今突然面臨「慘賠」甚至破產壓力,開始想方設法止損,先是停售,接着試圖在各種法規中找出拒保的理由。保險公司的「自救」很快掀起民憤,民眾投訴案件大增。
面對民怨,台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稱,民眾為領保險金,蜂擁向衞生單位索取診斷書或相關證明,造成負擔。針對如此說法,島內學者孫效孔投書《中國時報》指出,「『防疫保單之亂』,是人民的錯嗎?」當局明知龐大投保案件存在風險,應早有警覺、早做因應,現在就不會手忙腳亂,還怪罪人民干擾防疫。
普通保戶成為最大受害者
普通保戶成為夾在保險公司和相關主管部門之間的最大受害者,要同時面對健康生命和財產利益受損的壓力。防疫險本是整體防疫的一環,「保單之亂」卻隨台灣防疫政策「滾動式調整」愈演愈烈。本月17日起,台灣密接者居家隔離措施再鬆綁,從「3+4」改為「0+7」模式,接種3劑疫苗的密接者「免隔」,使不少民眾更擔心「隔離保險金」也拿不到。疫情指揮中心還提出7月擬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傳染病降到第四類,因部分產險公司防疫保單列有傳染病「降級」條款,理賠金額恐大幅縮水。
台當局相關做法被質疑是為產險業者解套。雖然疫情指揮中心「滅火」稱,打滿3劑疫苗民眾仍可選擇「3+4」居家隔離,但有產險業者稱此情況只算「自願隔離」,不予理賠。對此,連民進黨籍民代高嘉瑜也在臉書發文痛批,有關主管部門口口聲聲「符合條件一定拿得到理賠金」,已成最大笑話、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