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超颱風「山竹」過後,漁護署的工作人員有排「執手尾」了
規範語中,有所謂「有首尾」,就是說做事有責任心,亦即廣東人說的「有交帶」(「交帶」由「交代」音變而來);那「無首尾」,亦即人們誤以為的「冇手尾」就是「冇交帶」了。也有人叫「冇手尾」做「甩漏」,此等行為通常為相關人士或機構帶來不便,所留下的遺漏和缺失多會勞煩人家去整頓,這項「執正」的工作稱為「執手尾」或「執漏」。「執手尾」和「執漏」也可指收拾殘局。
示例1A:
收樓嗰陣,我發覺個廁所漏水,好彩發展商話明包「執漏」!
示例1B:
以後唔好叫我同佢拍,佢嗰part(部分)奉旨「甩甩漏漏」(丟三落四),次次都要幫佢「執漏」/「執手尾」。
近年有調查指出,初出道的年輕人於到職後一星期至三個月內離職的比率甚高。透過以下個案,讀者可一窺究竟:
兒:老豆,琴日我「炒咗老闆(魷魚)」嘑!
父:有邊份工你做得長吖!
兒:話就話IT Trainee(資訊科技練習生),唔係「行行企企」就係「執頭執尾」,咁嘅工搵鬼做嘞!
父:阿仔,邊個初出道唔係咁吖!
兒:攞經驗吖嘛!不過一時「抵唔住頸」(按捺不住)啫!
父:嗱,有咗經驗,「跳槽」(轉職)先至有「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㗎嘛!
從以上個案可看出,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若然每多「行行企企」(投閒置散)、「執頭執尾」(被指派一些瑣碎工作),他們會失去對工作的動力。
成語「拾人牙慧」中,「拾」指撿取,「牙慧」指吃東西後吐出來的飯菜殘渣。然而,這些所謂渣滓是經過咀嚼的,有人就以「牙慧」借指別人曾說的精彩話語。比喻拿別人的片言隻語、言論、見解當作自己說的。查「拾人牙慧」亦作「拾人唾餘」;「唾」指口水,「餘」含「尾」的意思,於是有了這個成語的廣東版:
執人口水尾/跟人口水尾
其中「尾」讀「尾5-1」。有人認為「尾」的本字是「溦」。查「溦」,讀「微」,指小雨,故此字充其量是個借字。
示例2:
唔好以為佢講嗰啲嘢好有見地,只不過係「執人口水尾」,一啲新意都冇!
【「粵語方言用字:執」之五】
香港資深出版人 梁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