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青李孟修與學生相處融洽,還獲得「優秀教學獎」\受訪者提供
台灣地區出生率低,「少子化」越來越嚴重,而生源不足導致出現「殺校」現象。教師「鐵飯碗」不保,加之待遇停滯不前,於是紛紛到大陸開創事業第二春。這些年大陸高校教學、科研環境不斷提升,且待遇優渥。尤其今年二月大陸方面出台「惠及台胞三十一條措施」,更吸引不少高端人才登陸就業。台青張紋瓏把「戲劇療愈」引進大陸高校的課堂,深受學界歡迎。\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福建報道
「非常開心」、「來大陸是來對了」說起自己在大陸當老師的點滴,來自台灣的幾位年輕博士眼裏都閃爍着幸福而堅定的光芒。在兩岸政經情勢消長,以及台灣「少子化」困境等因素的推拉之下,越來越多的台灣教師到大陸執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曾負笈歐美的優秀年輕教師。去年福建啟動千名台灣教師招募計劃。目前一百二十九名台灣教師已在福州各高校任職,約佔在閩台灣教師總數的四成。福州陽光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當教授張紋瓏就是其中一位。
曾任迪士尼藝術總監
來自台灣屏東的張紋瓏在美國獲得應用戲劇教育和療愈專業雙料博士後,在美國迪士尼工作了相當長的時間,曾擔任迪士尼劇團藝術總監,參與了《花木蘭》、《獅子王》等劇的相關製作,也是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的製作人暨藝術總監。
跨教育、戲劇和心理三個學科的張紋瓏說,在美國十年的學習和十年社會服務的經歷,對到中國大陸當老師及擔任中國心理學會戲劇治療顧問的幫助非常大。他表示,「戲劇應用教育和療愈」這個專業只在歐美少數大學有設,在中國大陸亦是很新的學科。隨着中國大陸的崛起,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引進了這項學科。在多年遊走兩岸做應用戲劇在教育和療愈方面的培訓之後,祖籍福建泉州的張紋瓏,今年選擇到福州陽光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當教授。
做汶川災區心理導師
「福建對台灣老師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支持組建科研團隊,很受尊敬,可以實現夢想,在這裏當老師非常幸福,所以我來了。」事實上,從二○一三年開始,張紋瓏就被邀請到北京擔任療愈方面的專家;去年中國心理學會邀請他擔任戲劇治療顧問,在兩岸學術交流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實,早在十年前,當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在台灣組織了由音樂、戲劇、舞蹈、美術等專家組成的表達性藝術救助團隊,奔赴汶川災區進行心靈重建督導。
除了戲劇方面,張紋瓏的新媒體採編課也充滿激情和張力,學生們對這位帶着迪士尼烙印的老師充滿好奇與崇敬。當一批媒體記者扛着攝像機「闖」入他的課堂、聚焦「台灣教師在福州」的日常時,他面對鏡頭神情自若,邀請同學們共同完成了一場熱烈而活潑的「即興採訪」。
台高校拒聘年輕博士
張紋瓏指出,由於台灣經濟不景氣,少子化嚴重,很多高校或倒閉或合併,一大批博士及教授都需要新工作。而大陸發展蓬勃,中央及各地出台的眾多惠及台胞政策,為台胞提供了機遇和舞台。
與張紋瓏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李孟修博士。俊朗、高帥的李孟修,不僅在視覺上大受學生歡迎,他活潑的美式授課方式也讓學生們雀躍、興奮。
「馬上要放假了,學生今年給我評了『優秀教學獎』,很開心。」李孟修來自台灣高雄,從台灣中山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讀博期間還赴英國多修了一門營銷專業的碩士學位。前年在博導的推薦下,李孟修到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擔任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老師。在校期間,江夏學院破天荒地為他爭取到赴美參加學術交流的名額。
友善、融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讓李孟修愛上了福州。他說,在大陸發展一切皆有可能,而在台灣一眼就看到「天花板」。由於此前台灣中山大學的教職不是長聘,他曾另給至少二十多個學術研究機構投遞履歷,但由於均不接收年輕博士,希望落空。台灣「少子化」和經濟不景氣的現實壓力,與大陸力度空前的吸引台灣優秀人才的拉力,讓李孟修毅然決定離開台灣、西進大陸,實現抱負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