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與會者: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有利港長期繁榮穩定

時間:2025-11-26 05:01:32來源:大公报

  圖:北部都會區可成為推動香港學術、教育及科技與內地在多層次、多領域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園區。

  【大公報訊】記者李慧妍報道:特區政府昨日在政府總部舉辦第二場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向社會各界人士深入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黃玉山、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憲法和香港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主席容永祺及全國政協委員楊莉珊表示獲益良多,國家新一輪規劃既為國家發展定向,也為香港在金融、創科、教育及專業服務等領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清晰路線和廣闊空間,有利特區長期繁榮穩定及市民生活質素持續提升。

  黃玉山:兩地在多領域深度合作

  黃玉山表示,「十五五」規劃在時間上承接「十四五」,面向至2035年的發展目標,是中國實現全面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承前啟後、極為關鍵的一個階段。他指出,在國家總體規劃下,香港的功能和定位日益清晰,主要集中在經濟、教育及科技三大範疇。國家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均為香港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和實際支持。以科研合作為例,目前不少國家重點實驗室已與香港及內地科研機構保持緊密合作,內地專家學者來港交流日益頻繁,同時透過在港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和學術活動,吸引海外力量參與,形成多方互動的創科生態。他認為,未來北部都會區以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推動香港學術、教育及科技與內地在多層次、多領域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作用。

  查毅超:打造國際科技人才樞紐

  查毅超表示,國家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置於更突出位置令人印象深刻,強調必須牢牢掌握原創性和核心技術,這為香港創科發展指明了方向。他以日常生活中的手機操作系統為例,指出國家已在傳統由少數平台壟斷的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又在超算芯片等關鍵領域積極突破,體現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堅定決心。在這一大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引進國際創科人才和頂尖科研團隊,配合中央支持政策,令香港成為匯聚內地與國際科技人才的重要樞紐。他相信,只要把握國家戰略部署,香港完全有條件在前沿科技領域扮演更重要角色。

  查毅超強調,國家在規劃中點名生命科學、綠色科技等重點發展方向,與香港本地優勢高度契合。未來關鍵在於如何進一步打通內地與香港之間在監管制度、審批流程等方面的壁壘,讓更多內地優秀生命科學及相關企業能在香港落戶發展,利用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和融資平台,拓展全球市場。

  容永祺:推動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

  容永祺指出,規劃不僅對高端科技、實體經濟、服務業及環保政策等作出系統部署,更明確體現執政為民的核心理念,目標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快樂、更健康、更全面。他表示,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同時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人才聚居地及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些都是香港的核心優勢所在。香港要當好國家的「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這一角色定位極具針對性和前瞻性。香港的金融服務在全球名列前茅,高等教育具備世界級水準,多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強,能為國家培養和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同時推動金融、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他深信,隨着「十五五」規劃穩步推進,將有力帶動國家經濟持續向好,也會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楊莉珊: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楊莉珊表示,綜合今次宣講內容及「十五五」規劃精神,她認為香港未來發展必須緊貼國家整體戰略方向。香港一方面要繼續鞏固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保持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亦要積極布局及壯大新興產業,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領域。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海洋強國、文化強國等一系列重大目標,這些都與香港的長遠發展密切相關。她提到,規劃關注民生福祉,香港在發展創科、生物醫藥等產業具備良好基礎,可以為「健康中國」建設、提升國人壽命與健康水平貢獻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