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福建師大中國「琉球學」 獲國家批准啟動

時間:2025-11-21 05:02:57來源:大公报

  圖:福建師範大學中琉關係研究所所長謝必震教授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大公報記者何德花攝

  近日,福建師範大學首創的中國「琉球學」學科項目已獲國家批准正式啟動,入選中國歷史研究院「絕學」學科扶持計劃2025年度資助項目,成為全國六項「絕學」之一,這意味着中國學界正以學術理性參與東亞歷史敘事的重塑,中國「琉球學」研究將告別以往零散化、碎片化的狀態,學科未來發展將呈現體系化、融合化與國際化等趨勢。

「歷史上,中國與琉球長達五百餘年的友好關係,沒有一個國家像琉球國那樣,得到中國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冊封,得到中國政府正式頒令派遣移民移居藩屬國。」福建師範大學中琉關係研究所所長謝必震教授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日學者在琉球學研究中結下深厚友誼、產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與中國五百多年的交往中,琉球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島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經濟和文化都達到先進水平的國家,是中華文化「親仁善鄰、扶持弱小、厚往薄來」的歷史見證。\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

  福建師範大學中琉關係研究所已成立30周年,是國內目前唯一以中琉關係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編纂出版了《清代中琉關係檔案選編》7部、《琉球文獻史料彙編》2卷,以及中琉關係研究著作20餘部。

  「歷史上琉球王國獨立存在,長期是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謝必震介紹,福建師範大學的「琉球學」聚焦1879年之前的琉球歷史和文化的研究。自1372年明朝朱元璋派楊載出使琉球開始,在明清兩朝長達277年的統治中,中國向琉球派遣使者共有20餘次,而琉球朝貢達300餘次。明清兩朝史書中詳細記錄了琉球朝貢事、中國出使琉球事、中國對琉球的種種優惠政策等。琉球古國也保存大量檔案資料並彙集成冊,形成了《歷代寶案》。通過研究這些豐富翔實的史料,中琉歷史關係的原貌變得更為清晰、真實。

  中琉歷史研究 證明釣魚島屬中國

  「琉球王國定期向中國朝貢,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正由於在這樣的宗藩制度下,使得中外在海疆分界等問題上得以留存清晰證據。比如中日爭端的釣魚島問題,中琉兩國都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釣魚島是中國的。」謝必震介紹,中琉兩國確定宗藩關係後,有大量的文人、畫師、測量官往來中琉兩地,畫師繪製大量的過海圖、針路圖以及琉球全島圖。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徐葆光赴琉球使團畫師描繪了封舟往返於中國與琉球國之間的針路圖。如今留在徐葆光《中山傳信錄》中的《琉球三十六島圖》就是畫師們按比例準確繪製的,根本沒有包括釣魚島以及附屬島嶼,從而證明釣魚島以及附屬島嶼是中國的領土。

  中華文化與當地生活相融合

  「明朝對弱小的琉球國是真心愛護,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使得後來琉球國一躍而成為『海舶行商為業』、『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樑』的貿易中轉國。」謝必震介紹,這一政策明朝唯一對琉球國實施,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從未派遣大規模移民移居海外。閩人入琉後,不僅將航海、造船技術傳入琉球,還將中國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帶到了那裏,將先進的中華文化與當地生活相融合,促進了琉球的社會進步。

  繼賜閩人給琉球後,明王朝對琉球的關心與愛護表現得更為突出。每位琉球國王的即位都要派出幾百人的冊封使團,在政治上給予最優惠待遇。據《明會典》記載,凡同樣貢品明賜琉球的賞錢均高出其他國家。如錫每百斤賞賜五百文,賞琉球卻高達八貫;蘇木每斤賞值也是五百文,而賞琉球卻是十貫;胡椒每斤應賞三貫,賞琉球卻三十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