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於第一階段的完稅標籤制度先導計劃中,完稅標籤材質為易碎紙(上),而第二階段經優化後改為防拆貼紙(下)。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為打擊白牌煙,讓市民更容易辨識完稅煙,政府推出為期3個月的完稅標籤制度,於指定香煙盒上貼上標籤,第一階段測試早前結束,本周一(17日)展開第二階段先導計劃,範圍擴展至多個邊境口岸。香港報販協會表示,首階段先導計劃以便利店為主,但參與計劃的香煙牌子僅得三款,而店員不知道標籤意義,建議政府加強與生產商及零售業界的溝通,積極開展宣講與諮詢工作,又建議先導計劃延伸至報攤及士多等關鍵零售點,增加成效。
為打擊白牌煙,海關早前展開第二階段先導計劃,將使用經優化的試行完稅標籤,其設計採用更輕薄的紙質及印上雷射圖案的防偽技術,已附貼標籤的香煙將視乎完稅情況,陸續推出全港的零售點出售。又會將計劃拓展至更多邊境口岸的海關課稅室,包括羅湖、香園圍及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
建議範圍延伸至報攤及士多
香港報販協會主席林長富昨日表示,支持海關各項打擊私煙措施,並歡迎海關就完稅標籤制度推行先導計劃。他稱,近日協會於多區了解發現,現時正推展的先導計劃於便利店推行,三款內地品牌香煙銷量十分有限,未能反映制度在零售層面的實際執行問題。協會又發現,雖然煙盒上貼有完稅標籤,但部分便利店店員不清楚標籤的意義,有店員更誤以為標籤上的圓形圖案是指「爆珠」口味。
林長富建議,第二階段先導計劃,應納入更多主流香煙品牌,並將範圍延伸至報攤及士多等關鍵零售點。又呼籲相關部門加強與生產商及零售業界的溝通,積極開展宣講與諮詢工作,確保政策設計貼近實務,並在實施時間表上給予業界合理準備期,以促進順利過渡,共同落實完稅標籤制度之預期成效,徹底杜絕私煙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