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美國最後一枚一美分硬幣,12日在費城鑄幣廠內生產。/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BBC、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2日,美國最後一枚一美分硬幣在費城鑄幣廠生產,此舉代表擁有逾230年歷史、面值最小美元硬幣的歷史正式結束。美國財政部稱,此舉可以為每年節省超過5600萬美元成本(約合4.4億港元)。
美國財政部司庫布蘭登.比奇當天視察費城鑄幣廠,監督最後一枚一美分硬幣的生產。美國首枚政府發行的1美分硬幣誕生於1793年。現行一美分硬幣主要材質為鋅,表面鍍銅,頭像為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聲明,一美分硬幣的生產成本的持續增加,加上消費者習慣和技術變化,生產一美分硬幣「不划算且不必要」。根據美國鑄幣局年度報告,在2024財政年度中,製造一枚一美分硬幣的成本為3.69美分,高於十年前的1.42美分。
比奇表示,此次停止生產一美分硬幣,預計每年將為財政部下屬的美國鑄幣局節省約5600萬美元。停產後,一美分硬幣仍將是法定貨幣,估計有3000億枚在流通,「遠遠超過了商業所需的數量。」
今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財政部停止鑄造「實屬浪費」的1美分硬幣。特朗普表示,美國鑄造的1美分硬幣的成本實際上超過2美分,這「太浪費」。此舉促使美國加油站、快餐連鎖店和大型零售商調整價格,並對現金交易進行四捨五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