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目前,選舉工作正順利有序進行,在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下,特區政府全力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熱烈關注參與,候選人及其團隊積極展開競選,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此次選舉呈現出守正傳承、創新開拓、良性競爭的生動局面。
在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前夕,國務院新聞辦於2021年12月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全面回顧了香港特區民主的產生和發展歷程,闡明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民主發展的原則立場。白皮書指出:「發展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民主,對保障香港居民民主權利、實現良政善治、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日前分別轉載《大公報》刊發關於《「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的重溫和社評文章,引起香港社會各界熱烈回應。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在此關鍵節點,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分別轉載有關文章,讓大家全面回顧香港特區民主發展的不平凡之路,以及深刻理解中央的原則立場。這對我們做好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4年前的12月28日,筆者在本報「點擊香江」專欄撰寫《白皮書正本清源,香港特色民主前景廣闊》評論文章,提出學習領悟白皮書的三個主要觀點:看清香港民主發展的歷程,才能遠觀未來;分清民主模式的優劣,才能作出正確選擇;明確香港民主發展方向,才能穩步前行。
篳路藍縷,櫛風沐雨。今天,回首香港近年來的民主實踐,重溫白皮書的深刻內涵,可以領會新選舉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我們更堅定了發展高質量民主的信心和決心。
中央真心支持香港民主發展
白皮書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等重大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民主發展必須遵循『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從本地實際出發,依法有序進行。」
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根本沒有民主可言;回歸祖國,才真正開啟了香港的民主新紀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必須遵循『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從本地實際出發,依法有序進行,正是中央真心支持香港民主發展的體現。」
其一,基本法賦予香港發展民主制度的憲制權力和責任。基本法明確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六十八條規定了香港特區民主制度的核心內容及其發展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基本法賦予了香港居民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也依法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種民主開放程度世所罕見。
其二,民主發展符合香港實際。回歸後,香港的民主實踐走過一段彎路,留下了慘痛教訓。完善後的選舉制度充分關照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和多元社會的實際,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既充分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要求,又修補了選舉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是有利於香港繁榮發展、長治久安的好制度。
其三,民主發展依法有序進行。白皮書列舉了新選制實施前香港立法會的種種不正常現象。比如,第六屆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在2019至2020立法年度停擺長達8個多月,多達14個法案不能及時審議,超過80部附屬法例在期限屆滿前得不到處理。再看看新選制下產生的第七屆立法會,在4年會期中通過法案多達130項,比上一屆多出六成,及時解決了香港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遇到的重大問題,促進了良政善治。
踔厲奮發,以赴時艱。重溫白皮書,回顧香港的民主發展歷程,我們更加清楚一個事實:中央不是限制香港民主發展,而是希望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發展高質量民主。
造福民眾的民主才是好民主
白皮書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標準,也不存在統一的民主模式。只有符合自身實際、能夠解決自身問題的民主才是好民主。」「判斷任何民主優劣成敗的標準,歸根結底要看全體民眾從中是真正受益還是受損。只有能夠不斷增進民眾福祉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損害經濟民生的民主不是好民主。」
10月24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5年香港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啟動禮的致辭中表示:「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首次產生的現屆(第七屆)立法會在過去4年的任期表現,充分證明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立法會運作重回正軌,行政及立法機關有效良性互動,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成績有目共睹。」
李家超一語中的,切中要害。第七屆立法會的高效運作,為香港的「治」與「興」提供了強力支撐。
以支持特區政府改善民生為例,第七屆立法會通過了《簡樸房條例》,為逐步取締劣質「劏房」鋪平道路;通過了《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為解決持續多年的網約車規管提供了法律支撐。
再以支持特區政府發展經濟為例,立法會支持政府的稅務優惠、人才政策等措施,推動數字資產、伊斯蘭金融等新興領域立法,支持綠色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港澳律師執業、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等政策實施。
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第七屆立法會於2024年3月19日全票通過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履行了「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該條例對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作用未來將更加充分顯現。
好民主促進良政善治,良政善治造就繁榮景象。基本法確立了「三權分置,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長官代表特別行政區向中央負總責」的政治體制,李家超就任行政長官以來,帶領特區管治團隊勵精圖治、改革創新,立法會支持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發展成就令人矚目:香港多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競爭力排名全球第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居世界第三,香港多所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位次不斷攀升。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上升3.8%……
奮楫篤行,共臻新程。重溫白皮書,再看香港由治及興的變化,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民主與經濟社會發展要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民主應該是發展攀升的「墊腳石」,而不應該成為「絆腳石」。
高質量民主需要高水平選舉
白皮書指出:「任何民主的發展都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漸進』的『進』不應只追求民主『量』的增加,更應強調民主『質』的提升。」
正如白皮書所言,民主「質」的提升,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要提升民主質量,民主選舉是關鍵環節,高質量民主需要高水平選舉。
今屆立法會選舉共有161名候選人競爭90個席位;連日來,筆者出席了多場特區政府主辦的選舉論壇,參與和目睹了多場候選人街站宣傳競選活動。從現在濃郁和熾熱的選舉進展情況看,體現出以下兩大特點:
其一,充分競爭。此次選舉競爭激烈程度顯著提升。地區直選候選人總數比上屆增加45.7%,每個選區都有5名以上候選人角逐2個席位,有個別選區還出現「6爭2」的競爭局面;功能界別差額率達100%,選委會界別差額率達25%。選民不僅是「有得選」,而且是「多樣選」,可「優中選」。
其二,良性競爭。特區政府從11月11日到30日舉辦2025年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共39場,邀請各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和選舉委員會界別的候選人,以及其選區或界別的選民和市民出席,10場地方選區論壇於上周六結束。從候選人的政綱來看,既有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新興產業發展、應對老齡化等宏觀議題,也有社區設施改造、舊樓管理、康樂設施配套等微觀議題,大家比拼的是誰的理念、思路和方案最好,而不是誰的聲音最大、觀點最極端、立場最出位。出席論壇的助選團隊和觀眾同樣體現出高素質,對候選人的精彩發言,時時報以掌聲。
選舉競爭,比拼的不是「你比我壞」「你死我活」,而是「誰最優秀」「誰能提出最好的建議」;市民需要的是改善民生的「高手」,而不是政治爭鬥的「搞手」;中央希望立法會議員與政府官員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打開香港發展新天地,而不是內耗不斷、蹉跎歲月。
鍥而不捨,奮楫篤行。重溫白皮書,聚焦今屆立法會選舉,我們更加堅定發展高質量民主的信心。只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探索實踐,「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民主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多次來港考察調研與立法會議員交流時都表示,希望特區立法會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各自履行職責,共同為發展謀良策、為市民謀福祉。
立法會是香港特區管治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日的香港正在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勠力同心、眾志成城,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是關乎你我、關乎每一位香港人的大事。期待選民積極參與,選出有能力、有擔當、有熱誠、勤奮服務市民的賢能人士擔任立法會議員,為香港由治及興注入活力、注入生機。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